青浦走向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急需一批有素质、有技能的技术人才。近年来,青浦职业教育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改善职业教育与培训,取得显著成效。
青浦的职业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针对产业结构快速调整、技术含量显著增加,针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质量要求远远强于数量要求等具体情况,坚持改革创新,走内涵发展之路,将职业教育从原先追求做“大”工程转变成做“精”、做“强”工程,从而为全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初步构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和青浦区职业学校分别建成国家级重点中专和上海市百所重点建设工程中专职校。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开展“跟单式”培训,数控应用实训中心向社会开放,并成为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数控机床工考核点。实行农村户籍和农业相关专业学生实行学费减免政策,在全市率先将中职校学生列为政府补贴培训对象。近年来,中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四次整合:优质资源“引渠迸发”
青浦以整合和优化职教资源为抓手,积极推进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了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使青浦职业教育在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前和长远要求,青浦区进行了四次比较突出的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1997年,青浦区投入了1.2亿元,将水产学校与青浦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建成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现该校已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也是上海市的一所现代化、标志性职校。
2003年7月,青浦区结合实施“上海市百所中专职校重点建设工程”,分期投入近4000万元,将原朱家角职业学校与区成人进修学院(由电大青浦分校与区成人教师进修学校合并而成)合并为新的青浦区职业学校,形成市内首创的具有青浦特色的新的办学模式:职成教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职前职后贯通,学制贯通,专业贯通;学历非学历同步,逐步实现学分制,相关项目替代学分。整合后的学校成为青浦又一所精致的品牌学校,并在2004年5月顺利通过了“上海市百所中专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评估验收。
2005年7月,青浦区撤销了青浦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的建制,保留所有职教资源,按专业进行分流。其数控应用与机械制造两个专业分流到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其余的电器、仪表仪器、通信、电子技术、计算机、制冷专业及初职等合并到青浦职业学校。此举进一步增强了两校的综合实力。
2006年8月,青浦区将经委所属的青浦工业技术学校划归区教育局管理。学校的教职员工大部分分流到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和青浦区职业学校,学生全部由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管理。
经过大刀阔斧地增加投入、科学布局和整合资源,青浦现有2所中职学校,设有26个专业,2个市重点专业,可提供社会培训的项目有38项,涵盖了青浦现有大部分产业的岗位种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同时,为了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整体水平,青浦职业教育通过“办强一批优势专业,改造一批传统专业,发展一批新兴专业”的方针,重点建设好适应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需要的相关专业。
四次整合,使职业教育与培训落到实处,品位进一步提升,办学优势日益凸现。
两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蓄势待发”
青浦区两所中职学校转变了办学理念,不再把职业教育仅仅视为一般的学历教育,而是不断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并遵循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原青浦机电职校的学生,用所学的机电一体技术,凭着自己的悟性和韧性,仅用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制造出第一台具有国际金奖技术的中国胆机,成功地成为国际金奖得主,圆了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梦。在市教委、市劳动保障局和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组织的上海市“星光计划”首届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比赛中,青浦区的中职校积极参与,成绩喜人。全市107所学校参加,近2000人获奖,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就有117人获奖,获奖人数位列全市中职校第二。
多项培训:劳动力就业“功夫不凡”
练塘镇茭白叶编结能手沈萍,如今是受人尊敬的“老师”,由她指导的“茭白叶编结”班每次都受到农村妇女们的青睐。也难怪,每期培训班后,就有一批学生能上手编织,平素里看来无用的茭白叶成了致富宝。在沈巷成校参加过服装裁剪培训的朱家角镇建新村学员朱文兰,自己开办了服装加工厂,不仅上缴了国家税金,还解决了富余劳动力50多人的就业。
2005-2007年,青浦结合市政府实事工程“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把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拓展到了全区农民包括文盲,把培训班办到185个村“为民综合服务站”。各职业教育机构还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设专业,构建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设。三年中,全区共计培训了22136名农民,与相关部门联合培训的职业资格证、上岗培训证学员就业率均达70%以上,居全市前列。
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青浦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青浦区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一五”期间,青浦区将依托中职校,建设用于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的公共开放式实训中心数个,目前已成功建成了数控技术应用实训中心,电子电气技术应用开放实训中心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2007年,青浦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打响了以社区教育实验为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新战役,各类学习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青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面貌将步入一个新的“快车道”。
场景扫描 为“农”字头学生买单付费
在上海工商信息学校的园林专业,74个青浦农业户籍学生格外幸运,他们不仅每学期学费全免,还享受区政府的每学期495元食宿补贴,而只要是青浦农业户籍学生在读中职的学生,也都享受每学期学费减半,低保家庭则是学费全免。2007年上半年,这项措施实施后,青浦共有2286名学生受惠,政府为此买单216.893万元。工商信息学校2005级商务英语专业女生金凯乐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她将更多的感谢花在了行动上:学习比别人更努力,传播爱心更主动。
感言
青浦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顾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青浦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青浦职业教育的前瞻性、实效性特征,则为青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撑。职前教育,要突出文化基础与基本能力的平衡,既要从眼前着手,又要有长远打算,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能可持续发展。而职后培训,则要强调市场需求与技能适应的匹配,既要从需求出发,又要顾及未来,让培训者得到实惠,并产生连锁效应。
关键字: 内容标签:能工巧匠,插上,翅膀,成就,事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