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耗资6000余万修复万里长城第一门重现雄姿(2)

编辑:秋痕 来源:河北新闻网
 

二期工程:投资600多万元

拆迁35户,拓展2800平方米

2006年至2007年,张市投资600多万元,进行了二期工程,继续整治大境门周边环境,拆迁企业、居民35户,再次拓展大境门外广场2800平方米;同时实施大境门东段长城的抢险保护工程,修复了大境门东段100延米长城,恢复了一座敌台,并发掘出了小境门(西境门)。2007年,大境门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期工程:投资5000多万元拆

迁400多户,拓展45000平方米

2008年,张市投资5000多万元,开展三期工程,实施大境门广场改造和大境门东段长城抢修工程,拆除大境门周边单位、居民400多户,拓展大境门广场45000平方米,同时实施大境门东段长城抢险保护工程续建工程,抢修大境门东段167延米长城,恢复一座敌台。工程预计11月份完成。

同时,王臣表示,在三期工程全部完工之后,大境门的雄姿已经基本展现。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将继续修建大境门广场文化景观,精心铺装广场,同时将继续恢复大境门东段长城水关,届时,大境门东西段将浑然一体,再现辉煌。

特色:大境门主打文化牌

大境门(广场)的改造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既要保护有形的、实体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要继承和发扬无形的优秀文化传统,使有形的遗存和无形的传统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

记者了解到,在整个大境门保护工作中,文化元素一直被放在主打地位。目前大境门广场的定位是集旅游、休闲、集会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广场。桥西区文化部门召开多次研讨会,邀请历史文化专家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外地经验及本地实际,将大境门(广场)的改造确定为保护修建,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既要保护有形的、实体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要继承和发扬无形的优秀文化传统,使有形的遗存和无形的传统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也要注重保护有中国特色文化遗存的历史真实性及环境风貌的整体性。

依据这一原则,大境门(广场)的保护修建将把大境门段长城、大境门、西境门(小境门)、上堡古城墙规划为严格保护对象,西沟南街22号院、二郎神庙、烽火台、关帝庙规划为保护对象。同时为更好地凸显历史文化内涵,还将设置展示张家口域内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景点的浮雕墙、表现张家口武文化历史的群雕以及门楼,将张家口的历史浓缩于此。

张市桥西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朱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今年11月份,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大境门的雄姿基本可以完全呈现给人们。现在最要紧的工作就是,在后期的相关建设中把“明清文化”如何渗透其中,通过建设历史文化浮雕、大境门博物馆等相关配套设施,把大境门这个张家口的名片、山城之魂打造得更加完美。

万里长城第一门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主城区北端,坐落在高耸入云的东、西太平山间,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大境门条石为基,青砖为体,门下马道平铺石板。拱门长13米,宽9米,高12米。木制铁皮大门至今完好。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平台上无建筑。

大境门、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被并列为万里长城四大名关。大境门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城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万里长城,雄姿,耗资,一门,重现,修复
下一篇:中国走近世博会||上一篇:深深触动和抚慰几亿观众的心灵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