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路金波:将图书做成普通商品

编辑:秋痕 来源:早报
 
2002年,作为网络写手的路金波写了本《粉墨谢场》,告别“李寻欢”这个笔名和ID,恢复使用本名“路金波”。六年来,路金波以出版人的身份缓缓褪去“李寻欢”的痕迹,告别文学青年,成为文化商人。出版业、媒体界也用了好几年时间才终于习惯称他路金波,而普通读者是不会研究安妮宝贝、韩寒、石康他们的共同出版人是谁,路金波就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间或有些“上了年纪”的网民还记得一个ID为“李寻欢”的网络作家,而这几年这个曾经很红的网络作家在干啥,他们是不知道的。 
  安妮宝贝、韩寒、王朔、石康、冯唐、郭妮、痞子蔡、蔡骏、安意如、李西闽……这些畅销作家的名字其实都可以跟路金波联系起来。从榕树下到贝榕再到万榕,这些年来,作为出版人的路金波借着每个单位的光,用自己的交情,一步步笼络了一位位当红作家,而路金波手中的这张“LIST”每年都在加长。可能是年龄与旗下的大多数作家相仿的缘故,路金波和他的作者们,始终保持着亦工作亦朋友的关系。在几乎所有的新书发布或者媒体见面场合,路金波总是开开他那帮子作家朋友的玩笑,甚至抖搂一些八卦,供媒体和来宾猜谜语。比如,去年一次媒体见面会上,韩寒迟迟未到,老板路金波半开玩笑半正经地说,韩寒携带枪支在机场被搜,结果闹出了一场大风波。当然,韩寒也是被路金波“玩”得最厉害的一位,动不动就受到他“不给发稿费”的“威胁”。也是因为同在一座城市的缘故,路金波每周都要和韩寒等其他上海作家踢一场足球,甚至玩杀人游戏。
  但在出版界同行那里,“路金波”这个名字很多时候与“规则破坏者”联系在一起。两百万元购买安妮宝贝的《莲花》,三百多万元付给王朔的《我的千岁寒》……路金波不只是用友情招兵买马,还有真金白银。虽然作家们实际拿到多少银子是个“商业机密”,但路金波的高版税在这几年很大程度上推高了畅销作家的稿酬、版税。在路金波看来,许多所谓的天价稿酬,只是作品、作家的价值回归。于是,不少出版人说,路金波的高版税、高投入在制造出版界的泡沫,致使这几年高价购买畅销作品版权已经在出版界形成了习惯。
  除了将图书直接和“1”后面好几个零挂钩,为了推销这些产品,路金波还将娱乐圈的炒作、作秀带入图书宣传,并运用到极致。路金波始终想着法子,让旗下的作者无论是有作品时还是农闲期,都要时不时地在各处露露脸,就算要带作家游西藏、澳大利亚,他也能让这些作家集体在媒体前亮相、炒作一番,顺带拉来赞助解决差旅费。去年上半年推销砸下重金的王朔,路金波和他的团队前后运作数月,结果在一段时期内,全国所有媒体文化版都是王朔。而今年上海书展,路金波居然拉来一辆大巴,在大巴上开媒体见面会,还让韩寒过了开大巴的瘾。所有这些,在路金波看来实在太过正常,因为他的理念就是图书和电影、音乐没什么区别。
  刚刚过了三十三岁生日的路金波已是一个两岁漂亮女儿的父亲,却还像八年前一样每周踢一次足球,打一次乒乓,酒量还像“李寻欢”那时候一样好。路金波一直说,他专做文学产品,专注国内原创文学,虽然已身为商人,文学梦依旧怀揣。石剑峰
  路金波推荐书目
  《莲花》(安妮宝贝著)
  《一座城池》(韩寒著)
  《天使街23号》(郭妮著)
  《我的千岁寒》(王朔著)
  《风玫瑰》(沧月著)

关键字: 内容标签:做成,商品,图书,金波
下一篇:中国新闻学研究迈入90周年||上一篇:耗资6000余万修复万里长城第一门重现雄姿(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