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广场文化活动自2001年开始创办,已走进了第8个年头。“天天演”活动作为人民大众的节日,完美体现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人人参与艺术节、人人享受艺术节”宗旨。8年来,这一项活动已经从一般意义的广场演出,发展成多场地、多板块、多种文化形式相结合,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型公共文化活动项目,成为展示上海文化大都市形象的窗口,成为大众瞩目的国际性文化品牌。
“天天演”活动作为群众文化与广场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形式,及时呼应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在塑造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实践和谐社会理念、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科学的运作机制保障了“天天演”活动的顺利开展
8年来,“天天演”活动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宣传文化部门实施的组织保障运行机制。一是项目推进机制,把“天天演”活动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工作项目进行运作,从媒体宣传、活动组织到贯彻实施,都做到周密部署、有章可循,使活动更规范,更具操作性;二是组织保障机制,“天天演”活动配备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班子,人员齐全、分工明确、职能互补,以推动各项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三是竞争选拔机制,通过报名、发掘、培养,选拔群众文艺骨干和优秀群众文艺节目,使登上“天天演”舞台的节目能够充分体现市民日益提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准,展示大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另外,还形成了场地设施的保障机制和文化基金会资助的财力保障机制,从而使“天天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广泛的社会参与夯实了“天天演”活动的坚实基础
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天天演”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不断地为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天天演”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专业艺术家、群众演员、广大观众、新闻媒体共同组成了多元立体的参与网络。
专业艺术家的参与保证了“天天演”活动的艺术质量,使广大人民群众不进剧场就可以享受到高品位的文化艺术。8年来,无数专业艺术家和艺术团队都曾在“天天演”的舞台上激情表演,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到观众的心田。正如一位知名演员所言:“说句心里话,艺术节‘天天演’就是好!我给人民群众带来愉快心情的同时,也见证了自己的艺术之树常青。”
“天天演”活动不仅使专业演员走到了市民中间,而且开辟多重渠道,最大限度地让广大市民参与进来,登上舞台,展示才艺。为满足群文团队在艺术上的多种需求,“天天演”活动开设了校园专场、军营专场、新上海人歌手专场、残疾人艺术团专场、职工专场等活动。社区文艺团队、群众文艺团体、民间艺术团队的积极参与,奠定了群文团队在“天天演”活动中的主力军地位,扩大了国际艺术节“天天演”的覆盖面,使人民群众真正走进和融入了艺术节。
发展的创新意识滋养了“天天演”活动的无限活力
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灵魂。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共同构成了群众文化全面提升的内在动力。
首先是观念创新。“天天演”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贴国际艺术节主题,不断站在新的高度,将视野拓展到新的领域。从最初的中心城区开始,逐步扩大到边远郊县,进而拓展到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并积极展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纳各种优秀文化资源,全面提升“天天演”活动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
其次是内容创新。“天天演”活动三个演出场地不同风格节目内容的有机互补,不同层面不同口味的接受群体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节目形式。世纪广场“天天演”以综艺节目为主,荟萃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洋,专业和业余,展现出国际性、现代性、参与性、娱乐性的和谐统一。豫园“中华戏曲天天演”主要展示各种中国传统艺术样式,使广大戏曲爱好者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音乐广场“周周演”活动是青少年音乐节目展演专场,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其音乐素养和健康时尚精神面貌的舞台。三个场地,三种形式,共同组成了“天天演”活动立体丰富的文化服务系统。
与内容创新相辅相成的是形式创新。标新立异,不断创新,是“天天演”不断繁荣发展的灵魂。个人报名与团体报名相结合,自发参与与有序组织相结合,灵活形式与有序板块相结合,“天天演”用丰富的板块,新颖的样式,不同的服务对象,多样的服务形态,激发了活动本身的无穷活力,全景式展示了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成果。
优秀的文化资源彰显了“天天演”活动的独特魅力
作为国际性的文艺大舞台,“天天演”活动在优秀文化资源的吸纳整合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开放性。每一届艺术节都有来自法国、德国、波兰、希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以及非洲、美洲等地的许多外国专业和民间艺术团队参演。每次演出都使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激动不已。
对于优秀文化资源的吸纳,“天天演”活动不仅是被动的接受,同时还主动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天天演”活动从2003年开始就设置了长三角文艺演出板块,积极发挥上海与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推进长三角文化资源的深层交流,使“天天演”活动有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视野。
在“天天演”活动的舞台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海派文化与民间文化,工商文明与乡村文明、西部高原文明与沿海都市文明激情碰撞,传承和发展了各类优秀的文艺形式。正是这种对优秀文化资源的巨大包容性和开阔的胸襟,“天天演”活动才焕发出持久的艺术魅力。
多元的城市文化孕育了“天天演”活动的亮丽品牌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特征。正是上海城市文化的巨大包容性才会孕育出同样具有极大开放性的“天天演”大舞台,“天天演”活动对于多元文化形式的接受和整合也正是对上海城市文化特征最有力的证明。“天天演”活动8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其品牌效应逐步清晰和彰显的过程。从品牌内涵包括的四个主要方面:知名度、美誉度、市场表现、信誉价值来看,“天天演”活动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著名品牌。“天天演”活动从创办之初就提供了群众文化活动不同的探索思路,它把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从剧场延伸到了广场,让艺术节走近了人民大众,让广大市民走进艺术节,使艺术节成为人民大众的文化节日。
截至2007年,在“天天演”的舞台上总共演出371场,有近25000名中外专业和业余演员参与了演出,其中外国团队98支、中国专业团队349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群文团队408支,前来报名的团队和个人的人数共约14000人次,累计观众达200万人次,创下了上海广场文化的参与人数之最。
群众文化繁荣的一个最显著标志,就是人民群众的全面参与。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天天演”活动的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创新观众群体的参与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将作深入探索和进一步的实践。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天天演”活动极高的人民参与度,说明了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们应该更好的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使海纳百川、和谐共享的“天天演”大舞台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餐,提升,共享,文化,都市,文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