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黄浦江畔,作为上海世博会四大永久性建筑之一的世博演艺中心建设工地一片繁忙,这座被形容为宛如一只来自天外的“时空飞梭”的独特建筑,不久将从地基转入地面施工,其大气磅礴、轻盈灵动的设计造型将在世博园区崛起。
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这座最大容量达18000座、国际一流的室内场馆目前正在按进度推进建设。它一改传统演出场馆固定、单一的形态,具有可变性、灵活性、综合性,无疑将成为上海文化娱乐的新地标,而其经营管理的全新运作模式也颇为引人注目。
时代呼唤:“时空飞梭”应运而生
据权威专业人士分析,世界流行演艺活动如世界巨星演唱会、顶级颁奖典礼、电视现场综艺节目、NBA球赛等,其承办能力标准,室内专业场馆的座位数要求在4000-18000左右。按照这一标准衡量,上海目前基本没有2000座以上的室内专业场馆。除东方艺术中心外,绝大部分演艺场馆分布在浦西。室内场馆容量的局限,限制了上海演艺形式的丰富多样,也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战略要求不相符,更难以满足世博会期间、世博会后大量高水准演出展示的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博演艺中心应运而生。世博期间,世博演艺中心将承担世博会主要的演出展示活动,将成为中外流行音乐、中外时尚交流以及展示中国演艺文化的高端演艺场所。世博会后,世博演艺中心定位为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体育竞技和时尚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娱乐集聚区,是上海市民和中外游客旅游观光休闲的文化娱乐集散中心。
模式创新:中外合资+国际化合作
投资建设一座大型文化设施,关键是建成以后要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定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严密论证,世博演艺中心采取的是全新的运作模式:“中外合资+国际化运作”。日前,上海东方明珠国际交流有限公司、美国AEG体育娱乐集团、NBA中国三方已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成立经营管理公司,在演艺中心建成后20年内对其进行国际化经营和管理。
从经营层面来说,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全面提升演艺中心的经营能力。除了引进资金外,还可以共享合作伙伴积累多年的全球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资源、广告合作商资源、丰富的大型场馆管理经验和优秀的团队,以便演艺中心建成后立刻进入良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轨道,同时在合作实践中可以着力培养一支大型文化场馆的本土化经营管理队伍。在立项之初就引进外方合作者,有利于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日后营运的需要,避免今后不必要的重建、改造,使演艺中心建成后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从管理层面来说,这种运作模式带来了管理机制的变化,形成了“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董事会控制权和日常管理权分立、政府与市场分立”的“三分立”管理机制,即由政府出资建设,再将后续经营权转让给专业公司,由其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确保中方在董事会中占多数席位,确保了中方对演艺内容等重要环节的协调力。“三分立”管理机制,使演艺中心从一开始就纳入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轨道。
文化贡献:城市发展新动力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无疑将给上海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世博演艺中心的建设,也将对上海城市文化建设、市民文化生活产生影响。
从国际实践来看,一流的大型演艺场馆可以促进城市功能转换,带动城市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美国的史泰博中心、英国的O2,都是明证。
世博演艺中心的建设及其日后投入运营,将为上海、长三角乃至东部地区增添演艺新业态,进一步提升上海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时空飞梭”,值得期待!
关键字: 内容标签:应运而生,国际合作,中外合资,时空,模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