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首都机场壁画“裸女”被遮十年(1)

编辑:秋痕 来源:文摘报
 


1979年10月,由张仃、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创作的大型壁画群,在首都机场创作完成。其中,袁运生的作品《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画面中出现了三位裸体沐浴的傣族少女,尤为令人关注。

海外媒体称:中国在公共场

所的墙壁上出现了女人体,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当时正在内地投资的霍英东说:“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较踏实。”

一幅原本普通的壁画,被赋予了政策风向标的特殊含义,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争议。

近日,袁运生的哥哥,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首都机场壁画创作组副组长讲述了壁画风波的前前后后。

李瑞环支持艺术家作画

大概1978年底的时候,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先生找到我,要我参加首都机场壁画的创作小组。他是组长,我是副组长,还召集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我弟弟袁运生。

李瑞环当时是机场建设总指挥,有一天他把我叫到他家去,谈这个壁画的工作。李瑞环说,我们国家很穷,而且外汇储备很少,建机场的许多原材料都要到国外去买,难度很大,需要精打细算。比如说机场里边的墙面,都按外国机场的装修方法,要花很多钱。

“我们有这么多艺术家,为什么不能搞搞创作呢?”李瑞环说。

我听了感觉他早有想法,把壁画形式运用到机场,既省钱,又有文化意义,一举两得。

而且他还很懂艺术规律。当时在座的还有全国政协管文艺的领导同志,我们要向李瑞环汇报壁画创作的具体计划。关于什么题材,什么风格,李瑞环说:“你们艺术家去讨论,自己选定题材,文责自负就行了。”

这个自由度一直保持到最后,我们的画稿定出来要具体施工的时候,送去给李瑞环审批,他都不签字,说这是“艺术家的事,我没有资格来批准”。

画家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后定下来要画的,壁画总面积将近500平方米,除了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还有张仃的《哪吒闹海》、祝大年的《森林之歌》、张国藩的《民间舞蹈》、肖惠祥的《科学的春天》、李化吉和权正环的《白蛇传》,以及我的《巴山蜀水》等七幅。


关键字: 内容标签:首都机场,壁画,裸女
下一篇:文汇青少年书法篆刻大赛征稿||上一篇: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揭幕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