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大学教授的分类

编辑:秋痕 来源:文汇报
 
冰启
    
    一校长最近向我抱怨:现在的媒体很多问题没搞清就瞎起哄,比如学校聘请某个明星为客座教授,其实就是一个“称呼”,给他的一个名号,每年像客人一样请他来做做报告搞搞讲座,这个“教授”其实不是教授。
    
    “教授”不是教授,嘿嘿。不知道多少人能听明白。
    
    到大学网站上去查,目前的教授品种大致有如下类别:正常教授(或曰一般教授)、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讲座教授(讲席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双栖教授。在大学校园里找100个人询问,你或许很难得到关于以上各类“教授”的准确定义,他们的质地如何,究竟在大学里干什么——如果你正好是大学教师,也不妨逐一想想。
    
    据询问多位大学人事干部,大学开发出如此之多的教授品种,盖有如下原因:
    
    其一,学习国外,比如名誉教授、荣誉教授,国外大学也经常设立,用以表彰对社会有贡献之人。类似的,还有荣誉博士头衔。
    
    其二,共享资源,中国大学师资队伍质量并不高,优秀人才为一个单位所有,但可为多个单位所用,聘请兼职教授、双栖教授,此人事制度创新,可壮大教师队伍,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培养青年学子,发挥教授更大作用;设立讲座教授(讲席教授),则可吸引海外学者,假学术休假之机来做讲座,每年为学校工作几个月。
    
    其三,尊重人才,在社会各界都流行“首席”时,大学设立特聘教授,对教授“特别聘任”,特别对待,突出对优秀教授的重视。
    
    其四,发展人脉,授予企业老总、明星大腕“客座教授”,让老总、明星有教授感觉。客座教授,听上去是教授,可实质上并不执行学术标准,不要求对方达到教授水平,也不要求对方履行教授职责,每年来学校做客,给学生做一次报告、讲座就可以了。
    
    难为大学的苦心,考虑周到。可如此多的教授品种,是否发挥了巨大效应呢?
    
    有顾问教授告诉我,不能把这头衔当回事,当初他拿到顾问教授聘书后,很想顾问顾问,可学校从来不给机会。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一些兼职教授身上。
    
    教授们不要感到委屈,把受聘仪式搞得风风光光,双方已经各取所需,更重要的是,学校还在持续开发各品种教授的功能,把各个品种的优势用到刀刃上。比如,把各类教授列入教授名单,壮大教师队伍。有的学校把本校教授、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兼职教授等混在一起,统统计算为本校教授数,如若这教授是院士,则更不会放过。对高校来说,这可能是比共享资源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更有意义的事。
    
    还比如,在各种申报、评审、评奖之中,申报者中有无压阵之人,评审者、评奖者中有无学校的亲朋好友,效果会完全不一样。此时,各类教授便可大展身手,回报学校的知遇之恩。前些年,丘成桐先生曾“炮轰”某些学校的人才引进是假引进,图的是以这种方式获取资源,讲座教授在大学里工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可是,获得资源,难道不正是这些学校希望这些人才所发挥的最大效用吗?学校才不会认为这是假引进呢!
    
    现在,你是否明白“教授不是教授”了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学教授,分类
下一篇:中外魔术大师即将献艺河南 促进魔术文化的繁荣||上一篇:弘扬民族文化 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