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政府已制定具体方案对升仙桥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计划对升仙桥周边进行绿化,并斥资恢复升仙桥本来风貌
行唐县升仙桥被誉为赵州桥的“姊妹桥”,可是几乎被垃圾淹没,以致无法再向世人展现风貌。昨日,记者从行唐县文保所了解到,当地政府已决定对其周边进行改造,给予这座千年古桥以更好的保护。
千年古桥与垃圾为邻
升仙桥被一圈近2米高的铁栅栏围住,栅栏里面满是人们倒入的垃圾。
升仙桥位于行唐县县城中部偏西的旧护城河上,相传五代时有仙飞升于此,故得此名。原来是人们从西面进出行唐县城的必经之路,曾繁华一时。
昨日,记者看到的升仙桥昔日风貌早已不见。目前升仙桥位于行唐升仙桥路上。升仙桥路是一条只有四五米宽的马路,两边挤满店铺。升仙桥路在升仙桥处绕了个弯,升仙桥就在这条路的中央,周围有多家烧饼铺和早餐摊点。
如今,升仙桥被一圈近2米高的铁栅栏围住,栅栏里面满是人们倒入的垃圾,垃圾上面长满野草。栅栏的北面是一个垃圾点,附近人们将垃圾倾倒于此。升仙桥就与垃圾为伴。
现在,人们只能看到高出野草的升仙桥。但就是这暴露在野草之外的升仙桥,就已显示出其精湛的工艺。旧损的桥栏杆上面的雕刻虽已模糊,但仍能看出当时细腻的刻工。即使是被野草半掩的吸水兽,也仍在展现其威猛气势和细腻雕刻。
省级文物保护面临难题
虽然桥的周围设立了围栏,并每天由专人进行清理。但是,由于周围居民众多,此举收效不大。
昨日,行唐县文保所所长王震介绍,升仙桥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该桥与赵州安济桥的结构、造型基本相仿,被誉为安济桥的“姊妹桥”,是一座单孔圆弧敞肩拱石桥。根据雕刻和修缮历史推断,该桥建造于北宋初年或唐天宝年间。北宋年间(1090年)曾重修过。
根据栏板和主拱石的石料较新及石雕艺术风格来看,专家判断不是原物,而系后来修补的。1955年该桥又重修加固。从外表看,石缝之间还抹上了混凝土。
王震说,因为近年来周围地面不断升高,升仙桥大半被埋在地下。行唐县城护城河内的生活污水从升仙桥下通过,对桥体腐蚀严重,石质风化也很厉害。桥北面的望柱、栏板也遗失了。部分桥体还出现了裂缝,严重影响着文物的安全。
据介绍,升仙桥至今已建成千年,期间数次历经磨难,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对于人们倾倒垃圾的现象,文保所也一直在想方设法进行制止。如今,虽然桥的周围设立了围栏,并每天由专人进行清理。但是,由于周围居民众多,此举收效不大。
行唐将进行综合治理
目前,行唐县已制定具体方案对升仙桥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王震介绍,升仙桥虽被誉为赵州桥的“姊妹桥”,但并不为众人所知,未能达到赵州桥的“声望”。这与升仙桥的地理位置有关,因为升仙桥位于县城内,周围住满居民,开发改造起来难度很大。另外,行唐几处古迹建筑分散,也不利于集中开发。
“但是,各级文物部门对升仙桥的保护都很重视。目前,行唐县已制定具体方案对升仙桥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王震表示,对升仙桥的改造保护方案目前已通过石家庄市文物局,上报到省文物局。
对此说法,河北省和石市文物保护部门昨日给予了证实。河北省文物局证实,他们7月29日已经接到石市文物局上报的升仙桥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目前正在审批中。
据了解,升仙桥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是,将流向升仙桥的生活污水排放管道在距桥五六十米处拦截改道。另外,修建环桥马路,对升仙桥周围进行绿化,并斥资恢复升仙桥原来的风貌。(来源:河北青年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旧貌换新颜,淹没,有望,千年,垃圾,古桥,升仙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