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流域也不例外,秦以前的岷江水患无常,沿江两岸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纯朴厚道的人们每到洪水季节总要捧着三牲到河边“祀水”,一年又一年的乞求河神保佑他们。据说李冰的女儿冰儿,就曾作了“祀水”的牺牲品。到了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带领民工,修筑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都江堰延续至今,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保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于是将“祀水”改为“祀李冰”。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清明节内江灌区需水春灌,便在渠道举行既隆重又热闹的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就叫“开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正式由官方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到了清代又被称为“祀水”,民国后恢复了“放水节”这一称谓。“放水节”是川西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其盛况尤胜春节。
关键字: 内容标签:放水,由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