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马王堆”,人们或许就会想到马王堆汉墓女尸。 1972年到1974年,马王堆汉墓在湖南长沙发掘出土,除了一号汉墓出土的全身润泽、软组织尚有弹性的女尸,还有3000多件来自西汉初期的珍贵文物。其中,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竹书,这些书涵盖了哲学、历史、术数、方技等多个领域。它们中的大部分书早已失传,有些书,如《周易》、《老子》,虽然有今本传世,但马王堆出土的是古本,内容与人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有不少差异。
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说,马王堆帛书出土时,都是泡在水里的,很多地方出现破损,有许多残片,不少字已无法辨识。出土后,专家组对这些书进行了整理、释读,取得了很多成果。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书》。“然而这套书没有把简帛的篇目出全,而且,经过了近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当时的很多释读结果需要修正、补充。”刘钊教授说,“如今,海内外学术界想尽快看到马王堆简帛的全貌,因此,这一项目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据介绍,定于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至少分6册,每册都为8开本精装。这套书将汇聚复旦专家做的释文和注释,以及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的全套帛书高清彩照,不少资料都是首次公开。
■哲学
帛书《老子》与今本《老子》有差异
马王堆帛书对国人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有何价值呢?担任该书主编的著名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如今,我们看到的今本《老子》第七十五章是这样写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意思是:“老百姓之所以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统治者贪图富贵。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这段话,历来被看作是《老子》对统治者剥削民众的警告。但在马王堆帛书中,这一章却不是这样写的。在甲本《老子》帛书里,今本中的“税”变成了“兑”。裘教授指出,这两个古字都是形声字,从“兑”声,而“兑”字在上古时的读音和“隧”相近,所以这两个字都应读作“隧”。“隧”的意思是道路,而走之底和足字旁正好与道路有联系,因此裘教授推断:“ 兑”和“兑”都是古时候“隧”字的异体,意思是道路,而不是税收。
此外,今本《老子》第七十五章中,表示统治者的“上”字在帛书上是没有的。经过专家的一番释读,帛书《老子》第七十五章的意思是:“老百姓之所饥饿,是因为他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他们自己过分追求好的生活。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稍一对比,就可看出这两个版本的意思有很大区别,表达的思想也大不一样。裘锡圭教授认为,从《老子》全书的思想和文章风格来看,帛书本应该是可信的,而今本的这一章很可能被后人篡改过。在帛书《老子》第七十五章里,作者并没有斥责统治者剥削民众的意思,而是通过三句违背常理的话,表达了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得出清净无为胜于厚养生命的结论。
反观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子》版本,只要细细读,就会发觉第七十五章四句话的意思是连不起来的。“而且,像统治者食税多,人民就要饿肚子这类一般人都知道的道理,估计《老子》的作者也不会把它当作心得来讲吧。”裘教授说。因此,马王堆简帛的释读工作,能使人们准确了解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试想,如果我们阐释的老子思想来源于篡改过的文本,那这种阐释还有价值吗?
关键字: 内容标签:鸿门宴,酒量,夸大,篡改,老子,思想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