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共建"中华和平龙" 开掘华夏文化的精神内涵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者的话

    “中华和平龙”建设与中国印摩崖石刻一样,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创意、发起和推动的,旨在实现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深入交融的重大文化公益项目。继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北京市密云县于今年7月13日即北京申奥成功7周年之际,举办中国印摩崖石刻揭幕仪式后,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发起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和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这一活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报特做整体介绍。

    第二次握手 
 
     晓文 

根据北京市委和北京奥组委的意见,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7年7月下达市规函[2007]960号文件,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负责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侧标段开展“中华和平龙”的设计工作。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于2007年9月向全球,特别向海内外华裔同胞全面征集“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方案。但是,在投送来的创意和设计方案中,如何使创意和设计既体现深刻文化内涵,又具有神圣、神奇、神往风韵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就在征评工作面临困顿之际,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蔡建郎致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靖,明确提出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愿意参与“中华和平龙”的建设和征评工作。其基本原因是,这项工作能从文化理论的深度沟通上进一步带动两岸同胞的日常感情交流和思想交流。

    蔡建郎的这个提议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因为2000年底到2001年,以他为董事长的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就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合作开展了《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即从我国各行政区域的名胜古迹处采取原质土壤,送到北京制作成特型地图——《中华故土地图》。这项活动也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中国有句成语“聚沙成塔,汇土成地”。这体现了中华大地文化中的团结合力思想。这种精神,孔子有过经典论述。《论语·子罕》中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一含义在孔子整理的《尚书》中成为经典性的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整体的意思是,缺少一筐具体的土,就不能汇成高山。而这种深刻的文化内涵被转化为《中华故土地图》推广活动具体操作时,在海峡对岸引起了重大反响,连战等一批著名人士题词予以支持。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于2001年1月1日在阿里山取土,于当年的3月2日即龙抬头日送到北京长城脚下,参加了两岸汇土仪式。2003年的央视春节晚会,以艺术形式对此予以报道。2003年的正月初一,汇有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送来的台湾原质土壤的第一块《中华故土地图》文化标志被安放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因而,蔡建郎认为,通过建设“中华和平龙”,能够使中华龙文化精神“和谐共生、团结合力”在两岸同胞中进一步传播和普及,推动两岸关系的深刻改善。

    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将与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发起和主办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活动。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委派代表,将征集到的关于“中华和平龙”建设的一件雕塑设计、一首主题歌和一幅书法作品送到北京,参加即将举办的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和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仪式。

    追求文化主题和艺术形象的和谐统一

        易建湘

    在确定一定的文化主题后,全面征集与此相适合的艺术创造,是国际开展大型活动的惯例。可以预见,这种方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和普遍。但抽象的文化主题和具体的艺术形象如何能达到和谐统一?在遵循国际惯例开展“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和设计第一轮征评活动时,我们也遭遇了这一难题。

    自2007年9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开展“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和设计第一轮征评活动后,在全球收到创意设计作品近70份,符合征集要求的有20余份,收到支持信函600多份。从征集到的创意设计作品来看,其中有精彩之作,我们已评选出海峡两岸的优秀作品4件,但也尚未解决以艺术形象反映龙文化深刻主题的问题。第一,如何使龙的艺术形象全面展示龙文化“和谐共生、团结合力”的深层理念?由于形象性作品往往具有个体性,因而具有单面性,不能起到全面展示的作用;第二,在反映深刻内涵后,如何使其艺术形象的创造具有神圣、神奇、神往的风韵,具有艺术震撼力和辐射力?由于用抽象形态的作品表现文化主题,虽然全面性程度高,但艺术形象的缺憾比较大。为此,我们将以追求文化主题和艺术形象和谐统一的思路,来开展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

    我们认为,以精品性的艺术形象反映深刻的文化主题是完全有可能的。海内外的相关事实和“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和设计第一轮征评活动都为我们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首先,可以通过群体性的形象,多侧面从而全面地反映文化主题。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就用5个福娃共同表现主题。同时,也可以用较抽象性的图案来反映较为全面的主题。因为具象形态的作品反映主题一般单一,抽象形态的作品反映主题的涵盖面较大。如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其设计相对抽象,但涵盖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和理念。但是,无论用群体形态还是抽象形态的作品反映文化主题,都应贯彻创新精神并融入时代元素,这就要求作者深刻开掘主题并全面理解时代精神,这实际是能够以精品性的艺术形象反映深刻文化主题的前提和基础。

    本着上述理念和理解,我们将全力投入到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中,以求在“中华和平龙”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为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做出贡献。

    (本文作者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和平龙”创意和设计征集委员会主任) 


    咬定青山不放松--——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发起“中华和平龙”建设项目纪实 

     李文  

     2006年10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向北京市委和北京奥组委同时提出了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和建设“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构想,并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分别指导了这两个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今年7月13日,中国印摩崖石刻项目已在北京市密云县正式建成;“中华和平龙”建设项目于2007年9月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向全球,特别向海内外华人征集创意和设计方案,得到了海峡对岸的积极呼应。最近,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暨“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和设计第二轮征集活动仪式也将举办。对于“中华和平龙”建设项目,人们有着不少的探询和疑问,回答这些探询和疑问,就不能不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发起“中华和平龙”建设的初衷谈起。

    2000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年。从1999年起,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就与国家体育总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在海南省东方市举办龙文化艺术节,旨在展现“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那句歌词的内蕴和境界。但是,古老的东方龙如何有时代的吸引力呢?这就不能不探询中华龙文化的内涵。搞清楚龙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才能懂得从何处入手去焕发中华龙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成了课题组,对中华龙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是,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和谐共生、团结合力”。首先,这可以从龙的形象是诸种动物形象的合成这一事实得到证明。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将自己的各种动物图腾形象集中到了龙的形象中予以表现,黄帝的传说中也有过这方面的表述。其二,这可以从龙文化的民俗民风项目舞龙和赛龙舟是个人和集体力量完整的有机组合这一事实得到证明。在舞龙和赛龙舟中,个人的操作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必须在操作和谐中得到共生,必须在团队团结中形成合力。这一研究成果首先得到了钱其琛的肯定,他于2000年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举办龙文化艺术节而作的《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这一论点,并在海内外引起重大反响。这一文化主题的提出,为在海南省东方市举办的龙文化艺术节注入了新意。一批参加舞龙和赛龙舟项目的海内外华人都说,现在明白舞龙和赛龙舟比的是团结合力精神,目标清晰了,行动更自觉。之后,担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的成思危、李贵鲜、韩启德、周铁农及叶小文等领导也先后撰文阐发过此问题。从此,弘扬中华龙文化“和谐共生、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成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坚持的文化主题。

    但是,从理论上阐发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其宣传面必然主要针对知识界,如何将这一文化内涵转化为大众共识,是一项重大的文化任务。从2000年起,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就委托时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的易建湘率领《科技智囊》杂志社和北京科技智囊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期举行中华龙文化知晓程度的抽样调查。连续两年的抽样调查表明,多数受访者确认自己是龙的传人,但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龙的传人。这就说明,中华龙文化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的危险,也说明很大程度上国民对自己为什么是龙的传人处在非理性状态。这种情况引起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的进一步深思,因而提出了将中华龙文化内涵转化为相应艺术形象的问题。2000年年底至2004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先后举办了“华夏龙情”和“龙的传人”大型演唱会。2002年,易建湘正式向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提出了建设“中华和平龙”的设想。这个构想,明确了要把中华龙文化“和谐共生、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直接转化为“中华和平龙”的艺术建筑,以使国人能更清楚明白地了解中华龙的实质和内涵。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在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后,于2006年正式提出了项目建议,并将其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中华龙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一样,都具有巨大的包容和兼容并蓄精神。希望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历史进程中,同时使中华龙文化焕发出时代生命力。

    回顾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发起“中华和平龙”建设项目的过程,不能不感佩他们坚持弘扬中华龙文化精神内涵的勇气和毅力。当了解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提出和发起建设“中华和平龙”项目的过程后,你可以问问自己,你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以龙作为自己的象征吗?这就是建设“中华和平龙”的理论根由所在。

    中华龙文化系列活动大事记 
  
    
    一、2000年正值龙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国家体育总局、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南省东方市举办龙文化艺术节。钱其琛为此发表《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一文。

    二、2000年12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在天津举办“华夏龙情”大型演唱会。担任主任委员的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和国务院台办郭东坡、国务院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分别为演出题词和撰文、致贺信。由成思危、许嘉璐审定歌词,由台湾著名音乐人刘家昌谱曲的“华夏龙情”主题歌《让中华巨龙飞起来》形成。

    三、2004年8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甘肃省省委宣传部联袂在兰州推出“龙的传人”大型演出。主任委员韩启德、李贵鲜分别为演出题名和撰文。

    四、2005年9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举办中国龙狮大赛,主任委员韩启德、周铁农分别为此撰文。

    五、2006年10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正式向北京市委和北京奥组委提出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建议,并得到支持。

    六、2007年7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向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下达授权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区东侧标段开展“中华和平龙”设计工作的批准文件。

    七、2007年9月,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举办“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和设计征评活动启动仪式。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周铁农等领导出席仪式。

    八、2008年5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发起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活动,并筹备举行“中华和平龙”海内外创意和设计第二轮征评活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开掘,华夏,中华,共建,内涵,和平,精神,文化
下一篇:谢亚龙引爆新一轮网络热词 流行“叉腰肌”||上一篇:台湾画家李善单油画展在宁举行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