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从图书大卖场到文化大课堂

编辑:秋痕 来源:新民晚报
 

为期一周的阅读狂欢节——2008上海书展今天圆满落幕。在这次广大市民共赴的文化盛会上,读者看到的不仅是“热闹”,还有“门道”。作家、学者纷纷走出象牙塔,来到书展现场,把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与众人分享。一项项高水准、高品位的论坛、讲座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读书的内涵,把阅读导向更深层次。有读者感慨地说:上海书展决不只是图书大卖场,而是一个文化大课堂。
    
    比物质市场红火
    
    文化部前常务副部长高占祥8月16日带着自己的作品《新三字经》来到2008上海书展演讲和签售。《新三字经》以1416字的篇幅浓缩人生哲理、社会经验,如“真善美,是三金”“德智体,是三好”“精气神,是三宝”“松竹梅,是三友”“天地水,是三元”……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句子,既有传统特色,又富时代气息。他的演讲“文化启蒙,人生向导”不时引起读者会心的笑声,结束后排队请他签名的读者很多,让他颇受感动。高占祥这是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他兴奋地表示:全国各地的书展他参加过不少,上海书展是他见过的最红火的市场,比物质市场更红火,办得很成功。他认为,让作者与读者在书展上融合、互动的做法,使得图书市场深化了一步,不仅有经营销售,而且有学术研讨,使得图书市场有了一种品位。
    
    大危机蕴大机遇
    
    本次上海书展“主宾”安徽出版集团在书展期间举办了在沪专家学者出版论坛,邓伟志、葛剑雄、陈思和、胡晓明、梅子涵、石磊、蒯大申等文化学术界人士从徽文化出版延伸开去,探讨了当前文化出版面临的困境和出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胡晓明在谈到安徽出版集团近年出版的《朱光潜全集》《朱子全书》等多部重量级学术著作时表示,当下的“国学热”有缺点,在提高和普及之间缺乏衔接。“百家讲坛”拼命讲故事,太单一了,“说书文化”泛滥,反而湮没了真学术。文化应有丰富的生态,要把第一流的学术研究成果落实到文化普及工作中来,把文化精英的思想传递给大众,还有待出版人做大量创造性的工作和精心打磨。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主编蒯大申借用财经界“蓝海战略”的概念,分析了出版界如何摆脱“红海”——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新的市场空间的必要和可能,认为出版界目前面临的既是“大危机”,也是“大机遇”。这些论述通俗易懂,又不乏深度。
    
    雅俗共赏迎读者
    
    书展上,由众多文艺界名人唱主角的活动可谓雅俗共赏。作曲家周雪华及昆曲演员所作的“昆曲汤显祖‘临川四梦’全集赏析”、音乐博士王勇与杨燕迪谈“音乐让生活更美好”、“名师钢琴课堂——与江晨面对面”等讲座与交流活动有着浓浓的文化味,吸引了不少气定神闲、没把参观书展当“赶集”的读者。另外,一些十分“生活”的情感心理讲座、手工技法课堂等也吸引了大量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杂志专栏作家、电视节目心理学顾问金韵蓉带来探讨婚姻恋爱关系的新书《先斟满自己的杯子》,并在书展现场畅谈爱、婚姻和幸福秘笈,周围站满了认真倾听的年轻女读者。一位笔名“小怪怪”的民间手工高手在签售新作《手工达人》并介绍心得时,同样人气十足,短短半个小时就签售300余本书,阵势不比知名作家差。一位带着4个孩子来参加的母亲拿着“小怪怪”制作的娃娃和家具不停赞叹说:“太可爱了,太喜欢了。这是一本打开后会让你微笑的书。”  本报记者  李菁


文汇讲堂请来王立群(左)演讲  纪海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卖场,课堂,图书,文化
下一篇:《千字文》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3)||上一篇:八十年前,那些参与运动的普通人(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