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雷词”层出不穷
“槑”是“梅”的异体字,音义均同“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可查到,该字由两个“呆”所组成,醒目逗趣。然而,最近,该字却成为国内网络上最热门的流行语之一,形容人不仅呆,而且“很呆”,又称“特傻”。虽然“槑”和“呆”这俩字,不论音、义,完全不相干,可在新新网民的眼中,这两字却成了一家人,没有别的道理,仅因为“槑”比“呆”多了一个“呆”字,就被如此牵强附会了。
和“槑”字类似,作为流行用语,不久前,网络上关于“囧”字的使用也颇为流行。“囧”字读音就jiǒng,本义是“光明”的意思。但因其构字造型有如人面部表情郁闷、悲伤的样子,于是被网民引申成为郁闷的代名词,并随着其在网络上的风靡使用而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网上帖吧里出现了“囧吧”;不少网民用“囧”字开设了博客,比如“一日一囧” “囧猪”等;关于“囧”的专门网站大量涌现;甚至有生意人用它作为奶茶店的店名,据说生意很好。
相比于“槑”“囧”两字的生僻,最新受到追捧的“雷”——这一连小学生都会念的字的流行似乎更说明了公众语言生活的逗趣性。
“雷”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种释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姓。但是,如今在网络里,“雷”经常用来形容人在不知情时受到惊吓,同时,“雷”还使得所有的网络流行语有了一个统一的归纳,那就是“雷词”。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被“雷”的程度,网民还将其分成四个级别:轻伤、中伤、重伤、脑残。有网友告诉记者,当“雷”升级,就成了“霹雳”,是现在网络上最新的娱乐流行语。
“雷词”盛行有人欢喜有人忧
“这些语言之所以流行,关键在于它们能快速而个性地表达网民用旧有方式难以表达的情绪或内容。它们符合网络空间的特性,同时也满足了网络交流的特点。”针对网络流行语的频繁出现和广受网民热捧的现象,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陶东风如是说。同时,他认为,作为现代社会背景中一种标新立异的语言,和以往的很多大众俚语、俗话一样,网络流行语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且具有不可估量的独特魅力和鲜活性。
的确,网络流行语大多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尚,很容易受到广大年轻人的青睐,尤其是在网络世界里。
在随机登录的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里,我们看到,无论是上传的论坛帖,还是聊天室里的即时对话,处处充斥着将汉字、数字、英语字母等的杂糅使用和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就连发出一句“oh,My God!(噢,天啊!)”的英语感叹句,也要说成“噢,卖蛋糕的!”……
“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网友小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凡说,她现在不仅在网上交流会频繁用到这些网络流行语,在与同事、朋友面对面的对话中也经常会穿插使用一些有特色的“雷词”。
但对这些大多只在网络范围内或网络“达人”间通行的词语,有些传统语言学专家则用“乍看看不懂,多看才能懂”来形容,还有的专家甚至对于网络语言的盛行将会导致汉语言文化退化而产生了担忧。
“没有人对网络的流行语进行系统地整理,流行过程中,也没有去伪存真的过程,都是网民自发传播,随意性太强。我觉得很多流行语没有中国汉字优美的精髓,是对文字的伤害。”某语言学专家指出。
网络流行语冲击传统语言秩序?
对于风起云涌的网络流行语,是接受还是拒绝?控制还是引导?
对此,陶东风认为:“应该客观地看待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不能盲目追捧,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任何新兴语言的产生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如果一种新产生的语言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且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也不应该人为地去阻止它。”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除了“槑”“囧”“雷”等快速而个性的网络流行词外,“很黄很暴力”“我是出来打酱油的”“范跑跑”“做俯卧撑”等大多数网络流行语的流行都与当时发生的热门社会事件相关,其流行热度及更新换代速度也与该事件社会关注度的高低密切相关。
“网络语言属于社会语言的一种,具有社会语言的基本特征,因此,也遵循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的规律。对于这类流行语来说,‘没有最红,只有更红’,后来者总能盖住前者的风头,所以,不必因为某个生僻字或者独特词语在某段时期的风靡而担忧它是否会冲击传统语言秩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某研究员说。为此,他还举了个例子进行说明,比如十几年前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随着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家觉得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了,而且觉得‘大哥大’也不好听,还带点黑社会的性质。于是,这个词就被自然淘汰出局了。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记者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了解到,目前,对于报纸、期刊、杂志上出现的文字,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而对于兼具媒体性质的网络语言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有关部门正在商讨相应的措施。
“是否规范网络用语并不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如果那些极具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毕竟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陶东风说。
关键字: 内容标签:面对,雷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