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刊文表示,“奥运会开始几天来,中国观众体现出极大热情。他们热情地为各国运动员加油,体现出良好风度。北京这座文明古都,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下,在万千观众的喝彩声中,正焕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并非只是单纯仪式性的礼貌,它更多地来自于国民心态的成长。许多人清楚记得,1988年体操王子李宁失手汉城奥运赛场时,当时国人给予李宁的是几乎铺天盖地的指责。这一次,当10米气步枪决赛的朱启南为只收获银牌而遗憾流泪时,观众在网上大量留言,鼓励说:“感谢你为中国又拿了一块银牌。你是英雄!”当杜丽首金失利时,国内媒体选择了自责和自省,普通的中国观众更是从内心发出了“杜丽不哭,你已经尽力”的理解。
有识之士指出,从“李宁,你怎么了?”到“杜丽别哭”,中国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国人也拥有了更开放、更包容的胸怀。
文明“金牌”更重要
今年上半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直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举办一个世界级的奥运会是完全有实力的,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也不会让人担心,最担心的是国人的素质如何接受世界五十亿双眼睛的评判。
如今,奥运赛场上的观众表现已经足以令这份担心解除。有专家指出,北京奥运会上,国内观众开始用世界公民的心胸,展现人类共有的包容与尊重。在奥运赛场,无论哪国运动员,无论是否中国运动员的对手,只要他们有出色表现,都会听到现场观众给予的掌声。这种超越国界、文化、种族的尊重,透视出世界公民的心胸和兼蓄包容的大国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奥运赛场上,少量不合宜的观赛行为依然存在。竞技体育诚然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但奥运会上值得尊敬的绝不仅仅是竞技金牌,还有全体国民参与比赛的“文明金牌”。
北京奥运会的看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观众们把感性赞美献给竞技场上的各国成功者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予落败者以理性鼓励。面对中国队的失败,理解多过了以往的“气急败坏”;面对中国队对手的实力,掌声代替了曾经的“嘘声四起”。当“以金牌论英雄”的价值评判成为往昔时,一枚人文“金牌”却不期而获。
开幕式上,中国的“古代文明”让全球震撼;而现在,看台上的中国“现代文明”,正在经受世界的检验。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观赛,响彻,场馆,掌声,真诚,成熟,国内,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