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上海人的阅读水准还不错(图)

编辑:秋痕 来源:早报
 
早报记者 石剑峰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来到书展现场为读者签售。
“伤痕”作家卢新华也来到书展现场。
受奥运等因素的影响,2008上海书展头几天读者人数相比往年有一定的下滑,但这一局面在双休日被彻底改变。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刷新了上海书展双休日入场人数和销售额。上海市民同时享受着奥运与图书的乐趣。
根据上海书展组委会提供的数据,过去一个双休日,书展入场人数超过8万人次,销售总额近1000万元。没有娱乐明星,没有“易中天”式畅销书作者,今年的上海书展确实缺少一些追星卖点,而这也使2008上海书展少了一些喧哗热闹,会场中多了真正的读书人。“原以为奥运对书展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我刚刚走了一圈,发现影响非常小。在我和其他读者看来,奥运和书展并不冲突,我们能同时享受两者的乐趣。”逛书展的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告诉早报记者。
没有百家讲坛畅销书,证券类图书随股市一起走入熊市,进入会场的读者对于文学艺术类图书的偏好反而变得明显。早报记者在展场里也发现,往年一直热销的实用教辅类图书在今年反而受到冷落,在文艺类图书热销同时,外文原版图书也受到追捧,许多畅销外文书都被卖断货。比如刚刚出了中文版的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英文版,转眼就全部被卖完。
这几天一直在书展现场的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在会场里告诉早报记者:“根据我们展台的销售数据看,上海读者对文学类和文化类图书的消费还是让我们吃惊的。我选出的几本非常高端的学术文化图书,销售情况很不错。连《康德传》、《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都卖得很好。”陈昕说,“上海人的阅读水平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悲观。”
除了读者大方买书,双休日各类活动也非常热闹,特别是上海作家们的签售常常是因时间原因被出版社工作人员强行中止。周六陈丹燕《永不拓宽的街道》演讲签售会上,从陈丹燕的儿童文学、“风花雪月”一路看来的上海读者,也跟着阅读她最近几年的上海城市作品,不少读者亲自告诉陈丹燕,他们就是看了她那几本关于上海的作品,开始关注城市的改造和历史文化。而新作《永不拓宽的街道》的签售也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火暴的签售无疑是昨日叶辛的知青文学系列著作签售,直到12点也不见有结束的迹象,来见叶辛的一位知青告诉早报记者:“叶辛是我们这代人的代言人,我看他的书,也让我的儿子、儿子的儿子看。”
不过昨天最有趣的图书宣传活动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举行的鲁敏长篇小说《百恼汇》,除了通常的作者见面会和签售,出版社还在签售会上搭起一个舞台,让两位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用话剧形式,现场演绎小说里的部分片段。为契合小说主题,出版社还建起一座“百恼墙”,让读者在墙上写下自己的“烦恼”。
为期一周的2008上海书展,明日将是最后一天。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还不错,上海人,水准,阅读
下一篇:韩寒:“如果赛车进奥运,我能参加”||上一篇:滨崎步10月上海开唱 舞台将伸进观众席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