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市博考古家:古墓确实被盗

编辑:Jina 来源:新华报业网
 
■最新消息 
  昨天,晨报重点报道了,江宁区将军山一座巨型沐英家族墓可能于近期被盗,警方已全面介入调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下午,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该墓于近期被盗已得到了证实。警察于昨天上午进入墓室,提取了一切可能有用的证物,并将随后展开全面的调查。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了将军山发现该墓的这处工地,被值勤的保安挡在了门外。这位保安告诉记者,南京市公安局的刑事勘察人员正在墓室中提取相关证物,除了考古人员和文物部门的相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墓葬区。记者数次与市文物部门的领导进行联系,都被告知,上午都要配合警方调查取证。等这个工作结束了,媒体记者方可以进入现场,进行采访。昨天下午二点许,记者被允许进入考古现场,但还是被隔离在警戒线之外。考古队员开始进行紧张的清理工作。对该墓近期被盗掘一事,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华国荣给予了确认。对于该墓究竟具体何时被盗,他说,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当中,他也不清楚。同时,他表示,目前刚开始清理,墓葬被盗后损失的程度如何,有待进一步的确认。但据可靠消息,由于沐氏家族墓的陪葬品多以金、银、玉、宝石等物为主,该墓经历了近期被盗之后,损失状况相当严重,盗墓贼几乎把墓葬里的陪葬物席卷一空,给考古队员留下了一座空墓。 
  ■墓主生平 
  第十任黔国公“通嫂杀子”? 
  前天下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门在清理一座将军山明朝沐氏家族墓时,在墓门前的甬道内发现了两合墓志,这座大墓的墓主身份几乎“垂手可得”。可是随后,考古部门就把墓志用布裹了起来,用车运走,无疑带走了这一秘密。昨天下午,在众多媒体的要求下,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公开了这一秘密:该墓的主人为沐英的第八代孙、第十任黔国公沐朝弼,另外一合墓志为他的元配夫人程氏的墓志。而记者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发现,这个沐朝弼竟然是个“通嫂杀子”之人,最后被皇帝下诏拘捕并被消爵废为庶民。 
  谋害侄子夺取爵位 
  说起沐朝弼“夺取”家族的黔国公爵位,采取的手段不可谓不毒。据史料记载,在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六月,沐朝弼的哥哥、时袭黔国公的沐朝辅亡故。这一年的九月,嘉靖皇帝应沐朝辅夫人陈氏的要求,下诏命长子沐融承袭家族的黔国公爵位。考虑到此时的沐融年仅四岁,嘉靖帝就封沐朝弼为都督佥事,暂挂征南将军印,代侄子镇守云南。谁料想两年后,沐融就病故了。于是,沐融的弟弟、年仅三岁的沐巩承袭了黔国公爵位,沐朝弼依然代为镇守云南。但此时大权在握的沐朝弼并不甘心等侄子成年后来接他的班。于是,他就开始采取行动,不断威逼小侄子沐巩及生母陈氏。一时间,孤儿寡母朝不保夕。对于这一点,沐巩的祖母、已故黔国公沐绍勋的妻子李氏看得相当清楚。于是,她向皇帝写奏章揭发了沐朝弼的恶行,并请求朝廷派官护送沐巩进京,待其长大成人后再回云南“执政”,嘉靖帝答应了这一请求。谁知道还没等沐巩出发,这个孩子竟然又病故了。明史学家对这两个孩子是否真的病死,一直都有怀疑。有专家认为,沐朝弼很可能充当了幕后的“谋杀者”。 
  两个眼中钉先后“病故”,沐朝弼开始堂而皇之地向嘉靖帝奏请,要求承袭家族的黔国公爵位。而嫂子陈氏则以丈夫的小老婆还生有儿子为由,也要争夺爵位。正在双方相持不下时,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曾揭发沐朝弼的恶行的李氏突然转变阵营,上书要求朝廷让沐朝弼承袭黔国公爵位。皇帝老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就命云南的地方官员详细调查内情。直到三年后,嘉靖帝才批准了沐朝弼袭爵请求。 
  暗通嫂子影响恶劣 
  照理说,在整个争夺家族爵位的过程中,沐朝弼与嫂子陈氏势同水火,双方的关系完全不可调和,但事情总是向着戏剧性的方向发展,这位陈氏偏偏逐渐倒向了这位小叔子的怀抱中。在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二月间,沐朝弼还上奏朝廷声称,哥哥死后回南京下葬,而两个侄子先后亡故,嫂子陈氏在云南住得很不高兴,希望朝廷准许他护送嫂子回南京养老,也为了方便祭扫亡夫的陵墓。嘉靖帝随后就批准了。可是不久,沐朝弼突然改变主意,拒不遵旨将嫂子送往南京。此时,陈氏本人也以年老多病为由,表示自愿留居云南。历史专家分析说,两人此时已有了暧昧的关系。从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还有刑部大臣奏请再行调查沐朝弼与嫂子陈氏通奸生子的事情,万历皇帝出于保全沐氏家族的整体形象考虑,下诏不再追究。但在那样一个以儒家思想教子、齐家为基本原则的大家族中,出现了这种为人不耻的乱伦事件,对沐氏家族的名誉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儿子成眼中钉又欲谋害 
  如此煞费苦心夺取了家族的爵位,沐朝弼却不知珍惜。在与嫂子关系暧昧的同时,他一再惹是生非,不仅侵吞兄长的田宅,私自藏匿罪犯蒋旭等人,还用调兵虎符遣人刺探京师情报,触犯了皇威,而且与云南的地方官员关系极差。于是,他屡次遭到各方官员的弹劾。嘉靖帝念其乃是“世勋”,从轻处罚,只停掉了他两年的俸禄。但同时宣布,如果不加悔改,云南的地方官可以具实上奏。此时,身为镇守云南总兵官的沐朝弼及其代表的沐氏家族都处在了云南地方官的监督和控制之下。可是沐朝弼还不迷途知返,常常称病,不理政事。他的此类行为,激起了朝廷君臣对他的极度不满。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明穆宗作出最终裁决,下诏停止沐朝弼一切公职,让他的儿子沐昌祚暂时管理云南的一切事务。隆庆四年,皇帝正式下诏,命沐昌祚承袭家族爵位,领总兵官镇守云南。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沐朝弼还不思悔改,继续作恶。他竟然动起谋杀亲生儿子的念头来。 
  作恶终遭报应被废为民 
  可惜,沐朝弼行事不慎,被人发现。至此,朝廷内外忍无可忍,就下令逮捕沐朝弼到北京问罪。原本有关部门准备判处他死刑。但当时实际掌权的名臣张居正认为,沐朝弼作恶多年,谋杀亲子,而且滥杀无辜,处于死刑并不冤枉,考虑到祖上前三代对国家有重大功劳,就免了沐朝弼一死。在明隆庆六年十一月,他被发配到南京为庶民,从此郁郁寡欢,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八月亡故,这个恶贯满盈的黔国公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沐朝弼是沐氏家族历史上被明朝皇室下诏拘捕并被消爵废为庶民的第一人,因此,他给沐氏家族在云南士民心中的威望和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晨报记者韩红林 
  南博退休工金琦 
  回忆沐英墓被盗案 
  南京“将军山沐氏大墓疑近期被盗”消息经媒体披露后,文化界、考古界可谓一片哗然。据了解,如果此次“盗墓案”成立,可与56年前震惊全国的“沐英墓被盗案”相提并论。昨晚,记者采访了“沐英墓被盗案”办案人之一,南京博物院的金琦老先生。 
  老人看着笔记回忆沐英墓盗窃案 
  昨晚9时左右,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南京博物院小区找到了金琦老先生的住址。这是一个带有庭院的单元,走进大门,4个大字赫然在目“概不会客”。无奈,记者想法拨通了金老的电话,一番交流后,老人终于答应见记者一面。老人已经84岁,由于“中风”5次,记忆有点模糊。提及江宁沐英墓,老人一时打不开往事的闸门,后来记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图片递了上去,老人顿时眼睛一亮:“这是顶级国宝呀,是云南王沐英墓里的宝贝,被盗墓贼盗走了……”老人颤栗着称。大约5分钟后,他走进自己的书房,拿出了一本“中风”前撰写的日记。 
  昨晚,金老正是看着这则日记,回忆起56年前沐英墓文物被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盗墓贼第二天就被枪毙 
  金老称,1950年,南京的江宁县是各种盗贼的“栖息”地,其中以盗墓贼居多。“明太祖的数十个妃子以及开国功臣们都葬在了江宁和紫金山山麓,给了盗墓贼选择目标,那时我与李蔚然同在南京市文物保护革命委员会工作,每天都接到大量有关文物被盗的举报,也知道江宁的盗墓贼非常猖獗,可由于江宁是县,南京很难管到那里。1951年初,接到举报称,有人挖开了“水阁”(今天的沐英墓)大墓,盗走了很多宝贝,李蔚然立即请示当时的华东区军政委员、南京市市长柯庆施,他立即下达命令,要求有关部门配合文物保护革命委员会展开抓捕与调查工作,由李蔚然统一指挥。李蔚然安排我负责提供抓捕器械,我连夜找人弄了200多个手铐。第二天尚未天亮,我们沿着今天的沪宁到江宁境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抓捕活动,共抓了100多人,这些被抓的人就是老百姓举报的各种盗贼,其中以盗墓贼居多。”金老称。 
  那盗沐英墓的窃贼怎样处置的呢?记者询问。 
  “那个盗挖沐英墓的窃贼,是江宁县的一位农民,好像姓马(音),记不清了,印象中经常盗墓,他对江宁境内的明朝开国功臣的墓群了如指掌,挖一个盗一个,沐英墓就是他盗挖的,而且这个家伙知道什么样的文物值钱,他打开沐英墓后,明朝军队所用的铜器大喇叭没有拿走,陪葬的兵器也没有拿走,墓志同样没有盗走,可最值钱的珠宝以及价值连城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他却盗走了,抓住他后,他没有交待自己盗走哪些文物。当时也不知道沐英墓里有一个顶级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由于这名农民盗墓太多,再加上当时的法律并不完善,抓捕后的第二天,就将他给枪毙了。”金老称。 
  国宝两年后重见天日 
  据金老回忆,顶级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是在被盗两年后重见天日,收归国家的。 
  1953年前的南京夫之庙贡院街,是民国著名的古董交易场所,这条街上颇有名气的古董商陈新民与顶级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有着不解之缘。金老称,1953年开始了“三反五反”运动,常有市民举报古董商陈新民为旧社会的特务,家中私藏大量古董,陈新民的生意可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李蔚然接到举报后特与金琦商量,决定对陈新民进行审查,在一番狂风暴雨般的批斗审查后,陈新民交待家中的财富,并提及了1951年他从江宁盗墓贼马姓农民手中购得的顶级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据金老称,当时陈新民交待,青花梅瓶是他花了20根金条从那位盗墓贼手中购得的,一直藏在家中卧室床下的地窖中,他知道这是顶级国宝,愿意捐献给国家。 
  后来陈新民将李蔚然等人带到家中,他们进行了搜查,最终拿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陈新民交待,之所以不敢出手国宝,是因为他知道国宝的价值,同时也不想让国宝流落到其他人手中,本意是想捐献给国家,只是机会尚未成熟,由于陈新民主动上缴国宝,李蔚然与我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情况,当时没有给陈新民定罪,并认为他无罪。”金老称。 
    作者:黄建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古墓,考古,被盗,确实
下一篇:“四部文明”花落西安||上一篇:《丧乱帖》去国千年 归省十日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