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再现"清末地震惨景 黔江小南海成科研旅游"富矿"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南海地处渝鄂交界之地,距黔江城32公里,系1856年6月10日当地发生6.25级、烈度为8°的地震山崩堵塞溪流而形成的一个地震湮塞湖。 中新社发 靖艾屏 摄

滚石阵、堰塞湖,重庆市黔江区有一片保存完整的清末地震灾害遗址小南海。这片区域如今成为宝贵的科研资源,亦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凭吊观景。

  据清光绪年间《黔江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六月十日,黔江境内渝鄂交界处发生地震,其时巨石“旁飞横击”,“地中石亦迸出”,当地居民千余人不幸罹难。之后山体垮塌,砂石阻塞溪流成湖,土田房舍全被淹没。现代研究者初步确定当时地震震级为六点一级左右,烈度为八度。

  记者此间进入地震灾害遗址黔江小南海探访,堰塞湖旁的两处山体恰似被利斧切去一块,当地人称之为“大垮岩”、“小垮岩”,大量砂石至今还堆积在山体上。堰塞湖中,巨石林立、形状狰狞。当地人传言,堰塞湖水下还有大片房舍、祠堂,但至今没有证实。目前已有多只水下探险队跃跃欲试,欲一探其中究竟。  

  黔江区旅游局局长姚兴亮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名云南地质工作者发现了深山中的小南海地震遗址,之后俄罗斯、日本等多国科学家均考察过小南海。而中国科学院丁国、马谨两位地震专家也在二00一年到当地考察,他们认为遗址清晰再现了地震运动程序、保留了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各种现场要素,其学术价值为全国独有、世界罕见。其后小南海被国家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

  据了解,小南海堰塞湖蓄水七千余万立方米、坝体稳定,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近年来已成为黔江区饮用水重要水源地,亦吸引不少游人前往凭吊观景。今年暑际,还有旅行社组织青少年前往该处开展避险拓展夏令营,借助地震遗址普及防灾知识。


关键字: 内容标签:黔江,惨景,富矿,南海,清末,再现,地震,科研,旅游
下一篇:内蒙古举办民族文物精品陈列||上一篇:“北京•伦敦友好城市图片展”在京展出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