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饶强 摄
锦绣华服、青铜重器、典藏书籍、婉约青花……作为奥运会的献礼之作,今天(28日)起,汇集全国24省、77家文博单位的271件“科技文物”首次相聚于新落成的中国科技馆。观众通过免费预约的方式,不仅可以饱览珍奇文物,还可一睹新科技馆风采。
展品“科技味儿”浓郁
“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顾名思义,本次展品的‘科技味道’会很浓。”展览筹备方负责人介绍,以展品中的白雀元年施胶纸为例,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表面施胶纸。古人在造纸过程中将动物、植物、淀粉等胶剂掺入纸浆中或刷在纸面上,使纸的结构变得紧密,纸面平滑,纸的可塑性、抗湿性和不透水性都得以提高,更利于书写和绘画。“这种施胶技术的使用比欧洲早1400多年。”
此外,整个展览布置也摒弃了一般的时间线索,以丝绸织造术、青铜铸造术、造纸印刷术和瓷器制作术4大古代科技发明为主题,通过对271件(组)国家级珍贵文物以及模型、场景、图片等辅助展品的展示,加以多媒体演示和互动式参与手段,真实再现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丰富内涵。
“国宝”级文物近半
“展出的文物中,一半是珍贵文物中的一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宝’,这些往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珍贵文物相聚难能可贵。”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开门见山地点评了271件文物的价值,“比如展出的萧何追韩信图梅瓶,像这样的元代青花瓷存世近百件,与之相仿的一件鬼谷下山青花瓷罐曾在拍卖场创下2.6亿元人民币的纪录,这件艺术品的价格应在其上。”
丝织金刚经,采用蓝底黄字以模仿蓝叶泥金的写经方法,行间以界栏隔开,是历代织制佛经之冠;鬼斧神工造就的曾侯乙尊盘的透空装饰,令观者叹为观止;宋代《诗集传》是朱熹的著作,其印刷技艺登峰造极……从各地汇聚的“国之重器”,为观众奉上一场技艺精湛的“古代科技文化饕餮”。
不少展品首露真颜
除了各地博物馆,此次还有不少文物来自各地的考古所、文研所,并且是首次露脸。其中,全世界仅有的两件宣德五彩瓷器均收藏在西藏萨迦寺,本次展览中观众将有幸目睹其中的一件——景德镇窑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高足碗,此碗证实了五彩起源于宣德。同时还有部分陶范,即制作陶器的模具,也将作为展览的辅助展品首次亮相。(记者刘欢 刘冕)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古代,展出,中国,文物,科技馆,新落成,科技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