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辆大型的专用货车,严格保密的运送信息,一队荷枪实弹的护卫武警……国宝启运前,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前气氛严肃,如临大敌。经特许,本报记者走进这座自治区最大“宝库”,先睹为快——
钧窑香炉价值连城的“巨无霸”
在一间宝物库房里,一只炉体天青色的瓷器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只价值连城的元代钧窑大香炉。”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告诉好奇的记者,元代以前的出土瓷器相当少,这只香炉是国内古代香炉中的“巨无霸”。炉高42.7厘米,口径约25.5厘米,颈部有三只雕贴的麒麟,正中间有一方形题记,刻有“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的楷书铭文。整个造型浓厚硕大,天青釉质纵横流溢于四表,显得格外有气势。
“钧窑是史上名窑,大香炉不仅艺术价值极高,它同时体现了元初繁盛的精神面貌。”
匈奴金冠两千多年前的孤品
这是一个金光夺目的王冠。由冠饰与额圈组成。冠饰高约7厘米,主体为一只展翅雄鹰,鹰的头部用名贵的绿松石雕成。额圈直径约16厘米,上有卧虎,卧马以及盘羊等动物图案。
“这顶鹰顶金冠称得上是‘镇馆之宝'',它共用黄金1211克,有兴趣的记者可感受一下。”丁勇说着,将王冠轻递到记者手心。王冠制作极其讲究,动物惟妙惟肖,就连细如头发的黄金掐丝也毫不含糊。
据考证,这顶金冠主人系两千多年前的匈奴王。它的出土“至少将游牧民族高超手工艺历史提前了五百年”。目前它是国内发现的唯一一顶匈奴金冠。
“天骄”圣旨沙地里“拣”到的宝贝
“草地上、沙土里,一不小心就发现断剑残戟甚至金银器皿。”这是内蒙文物丰富的生动写照。著名的成吉思汗金牌圣旨,就是由一名牧民在沙地里偶然拣到的。
这块圣旨牌呈长条形,约二十厘米,上边刻有古老的八思巴文。据了解,目前世上存有成吉思汗圣旨牌6块,即将来温展出的金牌属绝世珍品,另一块银制圣旨牌也价值连城。
博物馆内珍藏的成吉思汗监国铜印外表质朴,底部呈四方形,中间刻有蒙古文“总管”,外围刻有篆体汉字。据考证,这个今天仅存的蒙古汗国监国印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纵横千里,但死后他的墓葬成了一个永久的谜团。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与之有关的文物少之又少,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堪称此中翘楚。
十字金架险些铸成戒指的珍品
博物馆库房珍品琳琅满目,举不胜举,在众多宝物中,有三样即将首次在公众面前撩开面纱,它们是新近刚出土的女用高足金杯,红宝石金饰以及金质十字架。
金杯系蒙古贵族妇人的盛酒器皿,底部和杯沿饰有精美的花纹。红宝石金饰造型十分优雅,正当中镶嵌着一块红宝石,在午后的阳下闪耀着亮丽的光芒。
金质十字架看起来似乎最“低调”,这块长约三十厘米金质簿片,表面甚至有轻微腐蚀,不过,不少专家对它最为看重,理由是元代金质十字架属首次发现,它对研究早期基督教传播和发展有极重要价值。记者请工作人员配合拍照时,工作人员生怕“触疼”了这块金片。
据了解,这三样宝物是由几个农民在一个渐渐暴露于地表的墓地发现并取回的。“村民不懂文物,如不及时追回,很可能被熔成金戒指戴在手上。”博物馆人员至今仍为此深感庆幸。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成吉思汗,家底,叹为观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