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
作品灵感源于长跑途中
“《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不是村上春树的自传,是他这20多年撰写的关于长跑文章的随笔集,完整呈现他几十年长跑的经历。”村上春树作品的大陆译者林少华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事实上,《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去年一经出版,读者、出版界和评论界都倾向于将这本跑步随笔集当作“传记”来读,因为村上在这本书中真实表达了从1982年步入作家生涯以来,在25年长跑过程中对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悟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小说创作灵感的由来。村上坦言,成名后绝大多数作品的灵感都源于长跑的路途中,“这本关于跑步的忠实记录,某种程度上也是关于我自己的忠实记录——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这点。” 村上在书中说。日本评论界也认为,比起村上春树的小说,他能如此坚持长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更值得钦佩。
《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套用了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一部短篇小说集《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说些什么》的书名,雷蒙德是村上十分崇拜的作家,书名的使用据说征得了雷蒙德遗孀的同意。“《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表达了这位日本当今最有名作家的人生姿态,他在书中说,当他开始决定写作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锻炼身体,在他看来写作是个体力活,长跑能让他保持旺盛的精力。”林少华说。
村上春树也把这本所谓的“传记”定位为,“我想把这本书奉献给我在世界的公路上迎面遇见的人们,被我超过和超过我的所有的长跑者,因为没有了你们,我不可能跑到今天!”他在后记中写道,“那是80年代的事儿,我在东京每天早上跑步的时候,总跟一个妙龄女郎迎面而过,多少年了,都是这么迎面而过的,后来逐渐就熟悉起来了。我们相遇的时候开始打个招呼,但最终,我没跟她说过一句话,因为我内向,所以,当然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每天清晨能与她见面其实是我私下里的一个小小的喜悦,如果没有了这个喜悦,我恐怕很难这么跑下来!”
林少华:
参与翻译表明不怕比较
《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的引进出版确实让国内村上迷无比兴奋,但此刻最为失落的可能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了,之前村上所有作品均由该社引进出版。对于这部村上新作“花落”他家,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关人员表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村上版权首次“出走”译文出版社,出版界流传的说法是现在的买家南海出版公司将版权费哄抬到一个天价,流传的版权费用在“10万美元”左右,但南海出版公司昨日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发表意见。“《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是随笔集,我之前翻译的村上春树随笔集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量一般都在2万到3万册,最好的不超过5万册。”林少华说,“我也听说了这部作品的版权费是个天价,估计作品要发行50万册才能保本,真有点难以置信。”
出版界对南海出版公司能否收回成本也表示质疑,“某些出版社哄抬了外国文学作品在大陆的版权价格,这简直是自相残杀,也抬高书价。”一位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而根据早报记者了解,一部知名外国文学作品在大陆的版权费一般在5000美元左右甚至更低,如果村上春树这部作品的版权费真的有“10万美元”之巨,那将创下外国文学引进作品版权的纪录,而其中的“泡沫”又不知由谁来买单。
上海译文出版社失落于“版权”落入他人之怀,而村上春树作品的传统译者林少华对于不一定能翻译出版《谈论长跑的时候我说些什么》似乎也有一点失落,村上春树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很大程度依赖于林少华的译文。南海出版公司有关负责人向早报记者表示,关于林译本的争论不绝于耳,挺林派、倒林派各执一词,为了将该书最完美地呈现给广大读者,南海出版公司将首次通过网络公开征集的方式挑选译者,日文原文节选刊登于其官网上(www.readinglife.com)。
林少华对早报表示,他已经着手翻译这部随笔集:“出版社方面对我说,他们准备出三个译本,一个是我翻译的,一个由赖明珠(村上春树作品在台湾的译者)翻译,还有一个公开征集译者,我觉得挺好玩,所以参加了。而且参与翻译表明我不怕批评,免得让人以为我怕比较,临阵脱逃。”而南海出版公司则表示,将从三个译本中挑一个最好的在大陆出版,最终是否依然归属林少华还“不一定”。
关键字: 内容标签:村上,长跑,自传,中文,译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