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连杰谈慈善:要养出一批专业的“要饭者”(1)

编辑:秋痕 来源:外滩画报
 
壹基金成立一年来,世界上发生的5 大灾难,李连杰都有参与援助。在参与汶川地震的救助中,令李连杰欣慰的是,他做成了一个平台,“国内许多NGO 组织都通过我们来捐款、捐物,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宣布息影一年的李连杰越来越像专业慈善人士。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说:“我们已经向第二个层次进发了。” 
  “要养出一批专业的‘要饭者’”
  李连杰的手上戴着一串墨绿色的蜜蜡佛珠。
  几年来,他到处拜会过的人很多——克林顿、龙永图、马云,还有诸多公益学者、全球的NGO 精英。一次,李连杰在网络上阅读到一篇对红十字会发表质疑的文章后,甚至带着助手专门去找作者长谈。“主要从公益的角度,和他讨论壹基金的思路是否可行?”李连杰说:“你做好事,但要养出一批专业的‘要饭者’”。 
  今年7 月, 壹基金已经成立一周年,李连杰频频出现在国内外企业的晚宴与签约仪式上。他拿出了一本最新的壹基金计划,其中第一次出现“ 行业合作模式”、“ 打通产业链”这样的字眼。现在,李连杰对于财经媒体或者商业报道相当有兴趣,“我不希望自己老出现在娱乐版面上”。一次,壹基金执行主席周惟彦甚至表示:要为壹基金招聘一个财经公关,这样更有利于其与外界沟通。
  和一年前讲述“ 一人一个月捐赠一元钱”的方式相比,李连杰仿佛是一个得了“武功秘籍”的高手,眼里闪着光:“是的,我们已经开始向第二个层次进发了。”
  做壹基金前,李连杰专门请国际咨询公司对中国的捐赠现状做了两年的调查。同时,他也到中国台湾、印度、泰国以及美洲等全球NGO 组织考察。“在看过全世界的慈善基金模式后,我觉得都不合适”,他说。
  李连杰发现:“全球的慈善基金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大基金,比如洛克菲勒基金,它利用大规模基金每年产生的利息发放善款,这些基金在美国较多,往往有百年历史。如同是一只大‘鸡’,每年下蛋。第二类是宗教性基金,如中国台湾慈济与国际上的基督教基金,不用太多的宣扬就能维持,人们的信仰就是它的公信。也能越做越大。”
  但在中国大陆,这些都不可行。“我不喜欢抱怨任何制度。我愿意换位为政府思考。现状是中国公募基金非常少,而且公募的金额每年百分之七十都必须放出,只有百分之十允许投资,并且一定要赚钱,否则法人要自掏腰包,这样只有百分之二十留存增值;中国的宗教基金针对面则相当窄。”
  “能不能做到没有鸡,也能自动生蛋”。后来,李连杰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就是在“壹”字上下功夫,每个人每月捐助一元钱。“壹,在中国是神秘的数字,道生一,一生二。九九归一。壹基金是东方的”,他说。
  他的决定也和那份专业调查报告的结果有关。“我们发现了四个问题:一、中国没有公信力非常强的民间组织;二、没有非常透明的体系;三、没有一个清晰长远的目标;四、中国人捐款不方便。因此我们的模式每一拳都是针对这四个问题来的。我们让德勤做全球审计。做到透明,而用手机等募捐方式做到便捷。”
  “ 调查内容远不止这些,比如你还要对中国整个社会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低收入者在想什么?高收入者又在追求什么?” 李连杰发现中国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潜在捐款能力是平均每年三十四元,大学程度的捐款潜力是每年四百元。
  “为什么最后要用一元钱?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从心理学来说, 做事门槛最低, 也最容易行动。而一旦行动, 行动者会继续在心理上肯定自已。”自从海啸之后,李连杰的小女儿因为怕水、一直不敢洗澡。李连杰本人则开始慢慢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问题,他的壹基金坚持培训了数百名心理师。
  中国的新晋富豪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早在两三年前,李连杰就与马云相识了,而他们的理念有着惊人的相似。据淘宝网一名工作人员透露:“一次晚宴上,马云、盖茨和巴菲特都在,大家讨论起巨富的慈善,可不可以与普通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一个月捐赠一元钱和千万元意义一样吗?答案是肯定的,慈善不在于金额多少,而在于那颗爱心,在于你是否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捐献出来。”
  去年,李连杰去了哈佛大学。一位哈佛经济学教授告诉李连杰:“壹基金开始的是爱的传染病”。此后,哈佛大学表示要专门设项来研究壹基金的模式,因为这个模式在美国并无先例。

关键字: 内容标签:要饭,慈善,专业,李连杰,要养出
下一篇:号称"中华第一历"巨型挂历打破基尼斯纪录||上一篇:李连杰谈慈善:要养出一批专业的“要饭者”(3)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