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公务员电视辩论赛开启重庆解放思想之门(3)

编辑:秋痕 来源:潇湘晨报
 

“重要的是激活了各个层面的思考”

重庆市社科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孟东方访谈

重庆电视辩论赛在当地影响非常大,但是它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起到了哪些效果?

7月14日决赛结束后,记者就此采访了全程参与这项活动的策划、指导并担任评委的重庆市社科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孟东方。

潇湘晨报: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并参与电视辩论赛活动的?芽您当时对这个活动的感觉是什么?芽

孟东方:从一开始我参与了这项活动。重庆市“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是一项时间跨度长、由若干项小活动组成的大讨论,公务员电视辩论赛只是其中的一项,是最有创意、最有影响的一项。

潇湘晨报:这个点子是谁出的?芽您主要参与了哪些工作?芽

孟东方:薄熙来书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对于辩论赛的每个辩题都看过,并提出了一些辩题,可以说这项活动是他导演的。

我参与了策划,并指导两个代表队,当了点评嘉宾和评委,经历了整个辩论赛的全过程。

潇湘晨报:您怎么评价这个活动?它起到了哪些效果?

孟东方:这次活动的辩题,涉及很多个方面,甚至很多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把这些话题放到公众面前来辩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敢于面对难题的勇气。

辩论的具体内容并不重要,因为真正的决策不可能来自这种相对立的辩论观点。重要的是辩论这种方式激活了各个层面的干部和群众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选手在前台,但是幕后的各个部门、区县的干部群众都会在思想上受到影响和冲击,实际上他们都在思考这些问题。

潇湘晨报:您在今年5月的一个论坛中曾提出,重庆最大的思想障碍是“等靠要”。请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您认为这场辩论对打破这些方面的思想能起到哪些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吗?

孟东方:其实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内陆型思维模式。

重庆地处内陆,境内群山绵延、河川纵横,一些人容易形成“内陆型思维模式”,具有浓厚的“盆地意识”、“山头意识”、“峡谷思维”、“码头文化”、“小富即安观念”;由于内陆型思维模式的局限,容易产生“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等观念和现象,严重地阻碍个人的进取和社会的进步。一些重庆人没有“敢为天下先”、“争当第一”的勇气,思想僵化,视野狭窄,甚至夜郎自大。

这种意识,在西部一些地方来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潇湘晨报:辩论赛中的一个选题是“重庆要比肩京津沪”。薄熙来书记到重庆后也提出过这方面的话题。您认为“比肩京津沪”主要有哪些含义?

孟东方:关于“比肩京津沪”,我认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同志在半决赛上的点评中解释得非常好。

潇湘晨报:这次公开辩论赛是否达到了解放思想、开启民智的作用?

孟东方:这次辩论赛所达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通过一场辩论赛把整个社会面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动员起来了。活动的组织者不但把节目通过电视播放,还把每场的比赛制成光碟,送给相关领导看。


关键字: 内容标签:辩论赛,解放思想,重庆,之门,开启,公务员,电视
下一篇:《中国古玉精选图录》在京首发||上一篇:上海交大一副教授涉嫌学术不端(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