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她因患肺癌住进华东医院,却始终没闲着。“我躺在医院里,花国家的钱,应该为国家做点事。”于是,她自己在电脑上撰写书稿《李玉茹谈戏说艺》,后来因病情加重,又请人记录她的口述,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由远在英国的女儿整理。今年5月,《李玉茹谈戏说艺》出版,而今年2月,她早先创作的长篇小说《小女人》经她亲自修改后也再度出版。当友人拿着在北京机场拍到的《小女人》在书店销售的照片给李玉茹时,李玉茹显得非常开心:“我还以为只是送送人的,真的进书店里卖了啊?”
李玉茹是中华戏校的高材生,她和侯玉兰、白玉薇、李玉芝被誉为戏校的“四块玉”。她曾向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筱翠花、芙蓉草等京剧大师学戏,因此戏路宽广,青衣花旦,文戏武戏,样样精通。抗战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蛰居上海时,李玉茹乘此机会拜梅兰芳为师,学习了《奇双会》、《霸王别姬》等梅派戏。1950年,她在上海自组李玉茹剧团。1956年,李玉茹在彩色戏曲片《宋士杰》中与京剧大师周信芳合作,饰演杨素贞。1959年,李玉茹主演京剧《李慧娘》,大胆吸收芭蕾舞的“托举”、“站人”等技巧,丰富了京剧的表演艺术。第二年,在演出《梅妃》时,李玉茹继承了程派的唱腔艺术,又融入了梅派庄重、华贵等特点,风格独具,成为其代表剧目。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曹禺就在上海观看过李玉茹的演出,两人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十年浩劫”过后,两人鱼雁往来,互生爱意。1979年12月7日,曹禺和李玉茹终于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两人虽然经常分居京沪两地,却感情甚笃。李玉茹住院期间,常会背诵一些唐诗宋词,还不忘告诉病友和医生:“这是曹禺教我的。”今年过年时,李玉茹把曹禺的照片放到病床前,时时端详,轻轻抚摸。
住院期间,李玉茹一直很乐观地与疾病作斗争,经常以病床作书桌,书写书法作品,赠送给亲友和医生、护士,还曾写下长长的屈原之《橘颂》。
本报记者 张裕
关键字: 内容标签:心香,梨园,一瓣寄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