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李少红、叶锦添让新《红楼梦》“一片惨绿”(1)

编辑:秋痕 来源:新世纪周刊
 
新版《红楼梦》的人物形象迎来巨大的争议声。李少红、叶锦添让新版《红楼梦》一片惨绿 
  在2008年6月,新版《红楼梦》剧组陆续公布主要人物定妆照之后,“雷人”这个词,一下子救了很多人的命:在他们拼命调动脑细胞想词时,它,及时地涌现了。
  黛玉、宝钗宽袍大袖,头顶铜钱妆;带发修行的妙玉变成了戴花修行,额头贴片,头顶一朵大牡丹花。元、迎、探、惜四春个个头上戴花,或红或白,二丫头迎春索性像刘姥姥一样,满脑袋都是大花和小花;而探春则一身黑马甲,像是顶替妙玉出了家;宫廷贵妇人元春还从王菲那里得来了灵感,画上了红眼妆。也许她下一个造型,会又和王菲不谋而合,来个“晒伤妆”也不一定;眼神犀利、轮廓鲜明的老太太周采芹,居然被拉来演富态雍容的贾母——虽然她是京剧艺术家周信芳之女,上世纪60、70年代曾在007系列电影中两度扮演邦女郎,但以她相当西化的长相来演贾母,实在是让人无语。
  很独特的昆曲版
  在网友们纷纷讨论黛钗们是青蛇版还是昆曲版,有论坛发动“万人签名抵制”,大声呼吁叶锦添下岗时,李少红导演力挺叶锦添,费力帮我们计算着红楼小姐们额头的铜钱妆是几个圈好。比如让妙玉一个圈、黛玉、尤二姐五个圈、宝钗七个圈。“我们剧中的额妆是经过改良的,并非完全沿袭戏曲中的造型。在戏曲中,旦角额妆看起来是平的,上面的泡子(扣状金属饰品,分金、银、翠、钻等)通常是7个到9个,而我们采用的是1、2、5个,且额发都用油脂勾勒出立体的曲线,很独特。”
  被众多网友操心“下不下岗”的大师叶锦添最近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李少红解释如此造型的目的是“为与世俗文化拉开距离,体现她们与世俗的不同之处。”但她恰恰不了解,《红楼梦》是中国最写实、最世俗的一部小说(论到世俗程度,估计仅有《金瓶梅》能与之媲美)。这些剧中人是要活生生地生活的,要宴饮玩乐、吟诗作对、葬花游园,赌气吵架。丫鬟们为了抢洗头水会打架,下了雨会把鸭子放在积水里看着取乐,还要“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情切切良宵花解语”的。
  裹在叶大师设计的华丽隆重的衣服里,在惨白哀怨的妆容下,你还能想象黛玉会笑骂宝玉“放屁”,宝钗会气喘吁吁去扑蝶,香菱会和小丫鬟们斗草弄脏了裙子,湘云躺在芍药花丛中香梦沉酣吗?那些由浓重的绿色、压抑的紫色和素雅的白色所剪裁成的华丽衣物,只适合于阴风阵阵的宫闱政变故事(比如《大明宫词》),或是悲情时代的畸情故事(比如《桔子红了》),而绝不可能是生活气息浓厚、生动鲜活的《红楼梦》。
  虽然鲁迅说过大观园里“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但那只是“颓运方至,变故渐多”之后的清醒感受。在前80回中,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仍旧是一群青春明媚的少男少女,有着生动鲜明的个性,和最有血有肉的家常叙事。叶大师大概觉得给《红楼梦》设计服装并无特殊之处,和他其他的作品一样,比别的服装设计师要多花些工夫而已。“《红楼梦》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既深入又不完整的梦,每个人都有一种填补它的欲望,所以我只是在实现属于我的那个梦。”
  而对于很多人的“昆曲妆”的疑问,他说:“《红楼梦》的真实时代背景本来也是很模糊的,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明朝的影子,但很多细节都是清朝的。就作者曹雪芹而言,当时正是雍正乾隆年间,一个文学家、知识分子不可能不受到昆曲的影响,所以我在设计上加入了很多我个人对昆曲美学的理解。”
  其实叶大师本不必这么费事去联想,曹雪芹在书里明明白白写过宝玉、凤姐、宝钗、晴雯、紫鹃、袭人、鸳鸯等人的服饰甚至发型的。87版的《红楼梦》,有幸请来了穷后半生之力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沈从文当顾问。感谢沈从文、杨宪益、朱家、蒋和森、启功、吴世昌、周汝昌等老爷子们,让这一版《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服饰很老实,老老实实地鲜艳绚丽着,也老老实实地符合每个人物自身的个性特征。

关键字: 内容标签:红楼梦,让新,李少红,叶锦
下一篇:福建福安今年高考高职单招理科状元为网上逃犯(1)||上一篇:新"红楼"三百张试妆照曝光 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