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公布企业捐赠数据引发“捐款秀”质疑风波“诺而不捐”早成慈善潜规则?
■慈善募捐艰难,靠领导打招呼才能让企业捐
■某些基金会汲取社会捐资,却把善款存银行吃利息
《青年周末》7月3日报道谷歌承诺捐助1700万元,实际捐助500万元;诺基亚承诺捐助3500万,实际捐助1600万……
截至本报记者发稿前,商务部网站上,《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和港澳台企业向灾区捐款捐物表(据不完全统计)》的最新一份统计数据依旧停留在6月19日。
连日来,正是这份曾在5月27日到6月19日期间频频更新的“捐款捐物表”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捐款秀”质疑风波。中国慈善捐款十年来诺而不行的“旧账”也被一一翻起:98洪灾6亿捐款一半未到位,今年初雪灾1.06亿捐款实际到账7383万元。
某些企业为何“诺而不捐”?是借捐款做秀,还是另有隐情?企业“诺而不捐”是个别现象,还是早就暗潮汹涌?记者采访了国内最大的两家慈善机构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以及数位多年从事慈善的资深人士《慈善家》杂志社社长王立伟、“中国首善”陈光标、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希望基金会工作部主任张雯等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而不,慈善,潜规则,善款,到账率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