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散打“三国” 易中天叱咤《百家讲坛》

编辑:Jina 来源:成都商报
 

昨日,记者获悉,继去年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掀起收视热浪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日前在央视开讲的《品三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又一个收视高峰,引得无数粉丝追捧。而易中天已与央视《百家讲坛》签约主讲持续一年的“三国”,并成为在《百家讲坛》“开讲”时间最长的学者和专家。
易中天的火爆和人气之旺,可以从收视率攀升、著作热销和“粉丝”众多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收视率攀升:据央视网站介绍:“去年5月,由著名清史学者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使本来并不被看好的《百家讲坛》收视率一路飙升,最高收视率竟达0.57%,一跃成为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栏目。《百家讲坛》编导魏学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方便告诉你具体哪个主讲人的收视率,但是可以说易中天教授主讲时收视率是很高的。所以《百家讲坛》又和易中天签约,准备让他再讲一年的“三国”。 ”
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作品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破门而入》、《艰难的一跃》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记者从出版社得知,易中天2005年新书《帝国的惆怅?????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才出版4个月就卖了5万册。现在已经是第8次印刷。2006年1月16日,《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结集,《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正式面市,起印15万册。“著作能热销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易中天说,“我以前的书例如《品人录》也连续出版了3版,销售了4万多册,不是畅销也算是长销书,目前是第4版了。”
百度里输入“易中天”三个字搜索,竟有40200条相关记录。记者见到百度贴吧里有个“易中天吧”,易中天的拥趸者们自称“意粉”(易粉)、“乙醚”(易迷),称易中天是“超级教授”。在这个贴吧里,大多数帖子都是“意粉”与“乙醚”们对易中天讲座的观后交流、资料信息下载。有蓉城网民留言称他幽默的演讲风格颇象成都本地李伯清的散打。每到节假日,“意粉”与“乙醚”们则在帖吧里对易中天进行问候。近来甚至有网名叫“森的女人”的网友发起了一项动议???“我想去厦门找他,有谁和我一起去?”  本报记者 彭骥
易中天?档案
易中天,籍贯湖南长沙,1947年生人。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后来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猎。作品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与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破门而入》、《艰难的一跃》等随笔体学术著作,还写了诸多杂文,甚至还写小说。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易中天幽默语录
晴雯又没和宝玉那个,和宝玉那个的是袭人!(讲述以身相许的定义时)
诺,相当于现在的OK。(讲汉朝人为何总说“诺”)
那个封印就在手里磨啊磨,磨啊磨,等到方的都磨成圆的了,还不给人家!(项羽吝啬,不愿意封赏功臣)
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   
我被你雇佣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解释谋士的定义)   
韩信,你不是个厚道人!(韩信出卖朋友钟离?时被钟离?骂)   
“这么多人你不追,偏去追那个韩???什么信的”(刘邦问萧何为何要追韩信这个无名鼠辈)
刘邦对萧何说:“他妈的,你小子跑哪去了?” (萧何连续几日去追韩信,刘邦重新见到萧何后生气地说)
“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像根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 “削藩是要削的,但是不是像你晁错这样急吼吼的。” 
刘邦呢,这时候正由两个女孩子一左一右侍候着洗脚。可能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还搞点足底按摩什么的。(著名辩士厉食其拜见刘邦,刘邦开始没表现出尊敬)
易中天为何这样红
央视《百家讲坛》现任制片人万卫曾总结说:“易中天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
万卫认为,这种口播类节目必须要有悬念牵引,因为讲座和其他电视节目形态不同,必须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要求每隔3至5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实际上这个讲座节目就是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的。而易中天对这种讲座方式是掌握的比较好的。《百家讲坛》编导魏先生认为,和听众完全平起平坐的地位、平易近人、现代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对历史人物人性化理解是易中天受欢迎的原因。有观众反映,听了易中天的讲课,才感到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好像离他们很近。
网上的“意粉”也总结了易中天受欢迎的原因。首先是语言幽默又准确,与现实结合得紧密。
其次是易中天讲课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虽然不多,但是都特别到位,就像一名好演员。例如讲项羽吝啬,不愿意封赏下属时说:“那个封印就在手里磨啊磨,磨啊磨,等到方的都磨成圆的了,还不给人家。”易中天同时双手作出不停摩挲封印的样子,眼神也特别可爱。
面对面 “要想理解历史必须参透人性”
记者:您觉得您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易中天:“这和我讲课用‘妙说’的方法有关系。一般最常规的是‘正说’,比如《三国志》和《大唐西域记》,正说公信性比较强,但读来枯涩乏味;最流行的是‘戏说’,比如《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其中想像的成分是显而易见的。
记者:有些历史专业人士似乎不太认可您的“妙说”讲课。对你进入历史、解读历史的方式,有人认为属于“戏说”。另外,你能确定你还原的历史现场和历史细节就是真实的吗? 
易中天: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第一个被枪毙的不是我,应该是司马迁。没人说《史记》不好吧?汉武帝时代的历史,我们且认为是司马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但是在此之前的那些故事,包括人物的对话、语气是从哪里来的?我请这些批评我的人回答这个问题。不管历史怎么发展,有一条是永恒的,那就是人性。所以我有个说法:秦时明月汉时关。不管是秦时的关、汉时的关、唐时的关、宋时的关,这些关都会变,但明月不变。明月就是永恒的人性。所以,我讲历史的方式可以总结成四句话:“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最后落脚在人性上。我的讲座是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讲给同样对历史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的,千万不要把它当成严肃的学术讲座。
记者: 随着“意粉”队伍地不断扩大,您的生活是否受到影响?有人缠着您签名吗?
易中天:“有不少找我签名的,有时有观众把电话打到我家来问‘我儿子怎样教育,才能培养成为你这样有学问的人呢?’我实在无法回答这些观众的问题。”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叱咤,散打,百家讲坛,易中天
下一篇:“千年古刹”开福寺再现宋朝十六景||上一篇:百名娃娃书百“春”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