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石剑峰
杜绝通过虚报选题申领书号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3日在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工作会上指出,今年下半年要开展书号网上实名申领试点工作,年底将正式启用“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届时全国出版单位将通过网络申领2009年度书号。
在我国,读者在书店买到的每一本书籍都对应一个“书号”,作为出版物“准生证”的书号在出版界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少出版社经常会通过虚报选题的方式从上级主管部门获取出版书号,然后将本社用不完的书号出售给民营的图书策划公司。“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许多出版社申报书号时提交的选题和最终的出版物有相当大的出入,有时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书。不少出版社就是靠这样一种不当方式获取出版书号,并通过买卖书号维持生计。”
而此次“书号实名申领”系统的实施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杜绝这种不当获取书号的行为,并对书号买卖市场有所抑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负责人段学俭日前正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参加实施“书号实名申领”系统的培训,他告诉早报记者,“书号实名申领”主要内容是,出版社通过专门的网络系统随时提交拟出版图书的选题内容,进而申领出版书号,“重要宗旨是切实达到选题与书号的一一对应。”
另一方面,段学俭表示,“书号实名申领”系统的实施可以加快出版节奏,而根据以往惯例,出版社是在每年年初集中提交一批出版选题用以申领书号,此外每月可以申领小数量的书号。随着书号实名申领制的实施,书号申领周期缩短,这使出版选题能更快和市场吻合,更快捷、更透明、更方便了。但段学俭同时表示,该系统的实施实际上对书号资源有所监控,对以买卖书号维生的出版社和专事图书策划的民营文化公司有较大影响。
合理调配或者更加稀缺
不为业外所知的是,目前图书市场流通的图书相当部分由民营图书策划公司引进、制作、营销;而图书“准生证”则向国营出版机构购买。早报记者了解到,一个书号目前的市场价格至少在2万元左右,“国营出版社几乎以零成本获取书号,然后转卖掉。”一位文化公司出版人告诉早报记者,“不少小出版社就是靠向我们买卖书号维持生计的。”
“虽然有些人以合作的名义从出版社捞取书号,但本质上还是买卖书号。”这位出版人介绍,目前国营出版社买卖书号的形式很多, 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图书策划公司直接向出版社购买书号,出版社除了书稿终审之外不参与其中任何一个制作、发行、销售环节;第二种被称为“合作出版”,策划公司不直接购买书号,但在书出版后,策划公司只能得到在二渠道销售的图书利润,而“二渠道”指的是民营书店、网络书店等非新华书店销售渠道;第三种也不直接买卖书号,但策划公司在图书制作完成后,以3.5折或者更低价格批发给出版社,而出版社则以正常的6折批发价卖给书店等销售渠道,中间的差价就是出版社的利润。
“实名制的实施确实会对我们这些文化公司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该出版人表示,“但我认为,这一政策的目的不是打击民营图书策划公司。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规范出版市场,合理调配书号资源。此举主要是警告某些运营不太正规的出版机构,买卖书号不要太过火了,不要完全依赖买卖书号资源维持运转,对民营图书出版公司的图书内容审查不要松懈。”
谈到书号实名制对民营文化公司的消极影响,这位出版人表示,“此举规范了书号的发放,但同时书号资源的稀缺性将更加突出。如果操作不当,反而将更加抬高书号在市场里的价格,也就是说,书号还是能买到的,只不过民营图书策划的成本将更高。”此外,对图书策划公司来说,该系统实施之后出版选题的评估更加严格,程序也更加复杂,“不少小型文化公司有可能因为这套系统的实施而倒闭,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公司的出版量也会因此减少。”如果是这样,这对本来就相当脆弱的图书市场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畅销书均由这些民营公司制作,其销售量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的。
◇ 相关链接
民营图书策划公司
的“鲶鱼效应”
国外的出版经验是,除了少数出版巨头之外,大量存在的是出版夫妻老婆店,类似于目前我国的民营图书策划公司,“小的就是好的,小公司的优势就是快,市场需要什么就马上制作什么,随着书号实名制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策划公司的制作速度,其优势可能有所削弱。”但图书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数量众多、规模不等的民营文化公司,“民营文化公司制作的图书占整个图书市场三到四成左右,其中相当部分是畅销书和精品书。”这位出版人告诉早报记者,因为对利润的追求,文化公司制作的图书相对而言更符合读者的口味,出版的图书也更具有市场价值,其较小的规模和年轻化团队也能更敏锐地捕捉读者和市场需求。这些文化公司存在的“鲶鱼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营出版机构的竞争意识,开始考虑读者和市场的需求。许多出版社还在体制外成立独立公司或工作室来制作更接近市场的图书,比如世纪出版集团下的世纪文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的贝贝特等。
出版圈内的另一个说法是,有些小型出版公司也希望傍上知名文化公司,通过出版数本有影响力的畅销书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和知名度,因为普通读者只认出版社不会关心文化公司名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数年前默默无闻的北京新星出版社,上海某文化公司使用其书号出版了不少口碑很高的图书之后,该出版社近年也开始独立出版了不少读者认同的好书,这正是民营图书策划机构在国营出版社中发挥“鲶鱼效应”的又一个正面案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喜忧参半,申领,书号,年底,实名,实施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