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热爱小川,逃离小川(2)

编辑:秋痕 来源:新世纪周刊
 
拿命在拍摄 
  如果说,1974年开始拍摄的“古屋敷村”系列是小川纪录片生涯的第二个高峰。那么第一个高峰,当是 1968年开拍的“三里”系列。 
  当年,政府决定将东京国际机场扩建,地点确定在东京的远郊成田。于是通知那里的农民举家迁徙,大片的森林要被砍伐,农田全部铲平。当地农民发起反抗,与政府间形成了一场巨大的斗争。
  小川从小在乡下长大,深知农民对土地的珍爱。于是,他带着摄制组赶到成田跟踪拍摄。他们租住民房,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一住就是 6年。而这6年时间,小川根本没有收入来源。仍是执著的理想主义,把他推到了前线。
  6年里,小川他们完成了7部作品。最著名的就是1971年的《三里之第二防线的人们》。影片中的场面,即便今天看来,也是惊心动魄的:妇女们用铁丝将自己捆绑在树上,每一个人身上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棵树一个女人,一棵树一个孩子。然后,孩子爬到了树梢上,大喊着:“绝不能让政府军队将树砍倒!”
  之后,摄影机慢慢向树梢摇去。一个面目不清的孩子,紧紧抓住树杈。突然,几个军人冲过去,围着大树疯狂摇晃,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年轻的母亲嘶喊着:“救救孩子,救救森林,救救这片土地。”
  棍棒横飞中,肉体碰撞中,声嘶力竭的呼喊中,摄像机几乎是贴着人的肌肤在拍摄。整部片子长200分钟,没有一句解说,没有一句话外音。人们随着镜头,随着片中的农民,一同呼吸,一同患难。那真实的力量,赤裸裸地冲击着观众。
  有人问小川,为何一部纪录片,却比故事片更流畅,更打动人心。小川说:“因为我们共同体验了这一切,是拿命在拍摄。”
  当年,为了保证摄制组成员的安全,小川他们第一次购置了汽车。以便在遭遇机动队投石块的暴力袭击时,可以继续拍摄。即便这样,小川他们还是不止一次被军警打伤。他自己胸前,就有一道深深的疤痕。
  有人曾问小川,为何“三里”的村民会如此团结?其实,并非这样。那里也有一些人很快就接受了政府的条件,用很少的钱卖掉了土地,离开了村子。小川的镜头,曾默默记录下这一切。然而,在最后成片时,小川将这些镜头剪去了。
  “他一直都说,不留出一定的篇幅,是很难把人性的复杂说清楚的。单凭这些简单的画面,很容易让观众误解,斗争的人就是英雄,离去的就是罪人。这些简单审判,是对人性最大的误读。”即便对小川所构建的“共产主义集体”有所质疑,但是每当提起小川的电影理念,见角仍是满怀崇拜。
  他说,小川不止一次告诉他们,那些不愿面对公众的故事,往往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最想表现的,在片子里也是最有说服力的部分。但是,你必须剪掉。更多地考虑影片戏剧性,还是更多地爱护被拍摄对象?这是一个导演的取舍,更是一个导演的良心。

关键字: 内容标签:小川,逃离,热爱
下一篇:新版红楼成年宝玉定妆照曝光||上一篇:湖北与台湾文化产业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