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河南南阳楚长城屡遭毁坏(1)

编辑:秋痕 来源:河南日报
 
核心提示 

    楚长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专家、学者眼里,楚长城遗址是“宠儿”,对当地人而言,楚长城遗址就是一段土堆或一段石墙,冬天的时候可以在旁边架柴生火取暖,春夏两季,则完全淹没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之中。 

    楚长城遗址残体像一支徐徐燃烧的烟蒂,损毁殆尽,甚至惨遭人为破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个文化遗产将面临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个人的机遇 

    75岁的赵发祥接过记者递过去的20元导游费,快速地点了一下,塞进兜里。然后将右手的拐杖抬起一指:“走,领你去看楚长城。” 

    最近几年,楚长城给这位平凡的老人带来不少好处:从外地来的人请他做向导,寻找楚长城,通常或多或少地给他一些小费。 

    赵发祥导游的这段长城被称为独树大关口楚长城遗址。 

    1981年6月至8月,原南阳地区文物队与方城县文化馆联合考察发现,方城县独树镇中信庄村黄家门自然村东西两侧山坡上,几段凸起的土堆不同寻常,经过考证,证实为楚国长城遗址,明朝曾在此设置了大关口和小关口,因而,此处楚长城遗址名为楚长城大关口遗址。 

    遗址已于1989年被方城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后约200米处,就是楚长城遗址。就像隆起的丘陵一样,遗址特征并不明显。赵发祥用拐杖指着土堆,“这就是楚长城”。 

    据老人回忆,在他童年的时候,这个土堆还有一米多高,底部很宽。随着风雨的侵蚀,现在几乎看不到“长城”的样子了。 

    曾经有一些人撰文说发现楚长城,其实,“楚长城”的说法由来已久,赵发祥说,他从记事起,长辈就告诉他,这些土堆是楚长城,长辈也是从前人那里听来的,经过口口相传,楚长城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位于独树的楚长城遗址还有一个别称叫黄家寨,据说在多年以前,有位姓黄的将军凭借楚长城城墙,建立寨子,保护当地居民免受外辱。

    赵发祥从孩子长成大人,结婚生子,他又把楚长城的说法讲给下一代,如今,他已是三世同堂。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南阳,长城,河南,毁坏,屡遭
下一篇:《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问世 李岚清作序||上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0月更新 破除虚幻的霸权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