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今年十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正式揭牌,从人大遴选的五十八名学生成为国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将接受为期六年的本硕连读。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获邀担任国学院院长,他日前接受内地媒体专访,阐述了他的治学理念。
冯其庸说,国学本身是个大概念,中华民族遗留下来很多宝贵的传统文化,都应该纳入国学的范围。因此,除了开设经史子集元典研读课程之外,人大国学院还开设了西域学、敦煌学等课程。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可会担心他们的程度未达标准?对此,冯其庸认为,中国这么大,人才总该有的。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聘请好老师。「一块很好的材料,如果没有好的老师指点,就很难成材。」据知,国学院目前请的老师都是著名专家,「尽管老一辈学者已有不少去世了,但我们解放到现在已五十多年了,已经培养出了不少有真学问的专家,所以我相信国学这门大学问不会断绝。」
考虑开设自学课程
被问及会否借鉴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时,冯其庸表示:「许多方法应该吸取与继承。比如背诵名篇,比如训练自己做旧体诗词等,这些都应该继承。」教材方面,冯其庸表示,除了采用前人和今人的学术专著外,他们也可以逐步组织人力编写一些。此外,他们还可能会编写一套自学教材。「让上不了国学院的社会青年也可以根据这些书目自学,希望他们自学成材。」冯其庸还建议,将来建立一个考试制度,「比如一年或两年以后,限定这些自学的社会青年第一阶段要从哪读到哪,我们做一次考试,成绩好的,我们给他一个国学自学考试证书。」
国学论坛百家争鸣
为了让面向社会,国学院筹划开设各式的国学论坛。冯其庸说:「国学论坛不分门派,各种不同见解都可以讲,真正是百家争鸣。」
十二月十四日,人大举行了首场免费入场的国学论坛,离讲座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可容纳四百多人的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报告厅已经座无虚席。除来自人大国学院的全体师生之外,还有闻讯而至的人大其它专业、北京其它高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士。整个报告厅连后面走廊和过道中都挤满了听众,很多人站着听完了全场。除了国学爱好者以外,还有不少管理精英到场听讲。从山东大学专程赶来的庞朴教授的演讲题为《谈「无」说「玄」》,从甲骨文到竹帛字,他通过造字的初意讲述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难的命题——「有」和「无」。让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参与论坛的市民、今年六十多岁的张先生说,「学习国学,学习祖先留下的精粹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应该让更多社会上的人来接触,并发扬光大。」
冯其庸透露,今后国学院还将陆续推出系列国学讲座,如思想史讲座、古典诗词讲座、简帛学讲座、西域学讲座、红学讲座等。
来源:大公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讲堂,国学,院开坛迫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