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昨日向记者透露,四川的雕塑家们将有惊人创举,他们将为汶川大地震的每一位遇难者塑像,具体详情将在今日的开展仪式中公布。
“日记”始于5·12
3000件物品诉说记忆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建川博物馆,提前掀开了“震·撼汶川5·12—6·12日记”大型抗震救灾实物展的神秘面纱。整个展览安排在建川博物馆一处尚未完工的展馆,这使整个展场处于一种“废墟”的氛围效果中。展览以日记的形式分为30个展区,每个展区就是一天,30个展区正好代表着5月12日到6月12日这一个月的历程。踏进馆门,首先来到的是5月12日展区,温家宝总理在灾区指挥救灾时使用过的扩音器、军用地图赫然在目,这是在告诉人们,灾难面前所有中国人团结到了一起;左边那个停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来自都江堰朱琳的家,它固执地告诉人们,地震来临时,时间是2点28分;而那些来自地震灾区废墟中的预制板残骸、聚源中学学生宿舍楼的标牌、映秀财务所李强的工作日志等等,3000余件与此次地震有关的物件被紧急集中,仿佛一个个有生命的物件在向人们诉说过去的事情。
月祭日摆“植物”
象征不屈的生命
在馆中的日志中穿行,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在纪念馆的最后一段显示着6月12日,小小的隔间里,一排郁郁葱葱的植物吸引了大家的眼光——原来,这是来自灾区的植物,说起这些鲜花,樊建川颇有感触:“有一次我在都江堰,见我们开着车,一个姓陈的老大爷追上我,非要让我把他家的一盆花带走,嘱咐我们好好把它养好。”在“6·12日”黑色字体下,无论是君子兰,还太阳花,在夏日湿润的气候里长势喜人,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生命。
14:28点燃烛光
参观者将集体默哀
据樊建川介绍,目前在展场展出的文物多达4000余件。从5月13日起,建川博物馆就派出几支队伍分别前往都江堰、汶川、映秀、北川等地收集文物。“我们一共往灾区去了30多次,每次都派出5人或5人以上的工作小组,专门对地震遗物进行搜救。”樊建川还强调,所有的物件他们都经过了专业的消毒和就地拍照,“绝对真实”。
对于今天下午举行的开展仪式,樊建川表示,展览定在今日下午2点28分也就是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工作人员首先会拉响博物馆中的三个警报器,并给当天来参观的人每人发一支蜡烛,大家将在烛光中参观整个展馆,最后把蜡烛插入展馆内的沙地上,以表示哀悼之情,然后向地震罹难者进行一分钟默哀。展览将免费向公众开放三个月。
酝酿惊人创举
雕塑家誓为每位遇难者塑像
在昨日的采访中,建川博物馆还聚集着一大批雕塑家,原来,他们正在酝酿一个惊人的创举:要为在汶川大地震的每一位遇难者塑像,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和同胞的怀念。参加这一创举的雕塑家朱成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四川的雕塑家都行动起来了,大家积极搜集遇难者的详细信息,而他们更向全国的雕塑家发起倡议来共同完成这一创举。朱成表示,目前国家公布的遇难者人数有6万多人,再加上失踪的1万多人,要为每一位遇难者塑像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是大家有信心能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据悉,遇难者的塑像就集中在一个场馆里展出,目前场馆的设计草图等相关细节已经准备完成,樊建川还透露,在今日的开展仪式上他们将公布这项活动的详细情况。
记者胡晓等
关键字: 内容标签:烛光,翻开,日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