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三星堆古蜀国也毁于大地震?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拓 泥

  看到《三联生活周刊》上一幅图片,一个在地震中痛失家园的羌族老奶奶拄着拐杖前行,大地在风雨中飘摇,老人目光凄惶、神情悲苦,她不得不离开那片几乎生活了一生的和平的土地,离开青山绿水的田园。

  我们看到,随着重建家园开始,如何保护灾区羌族文化提上议事日程。北京召开紧急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成立包括23名成员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调研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羌族文化研究专家李绍明等数十位与会专家学者发出《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倡议书》。抢救只能是竭尽全力把文化遗产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让文化遗产工作者寝食不安的事实是,北川地震不仅使羌族人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使其千百年来形成的文明见证遭到巨大的破坏,大量羌族文化遗址和文物在此次地震中受损严重,3000多年的羌族文化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古老的羌族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穿着麻布长衫,外套羊皮长背心,包头巾。石块垒砌而成的羌寨隐藏在连绵的群山间,自成风景。羌族建筑手艺高超,住房远看像座碉堡,俗称碉楼。羌寨深深,世外桃源般与世隔绝,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据说在萝卜寨等地还沿袭着千百年来羌家谈恋爱对唱山歌的习俗。每到羌族的传统节日,寨内的姑娘小伙们深情对歌,还要和全村人一同围着篝火跳锅庄舞,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吹着羌笛、唢呐、口弦琴,打着羊皮鼓,通宵达旦。而如今,羌遗址的萝卜寨消逝了,黄泥雕群的布瓦村没了,石砌古雕的阿尔村面目全非,一些木结构建筑还有望修复,被震碎的瓦片可以在灾后复建时重新使用,而地震中垮塌的砖石结构建筑却难以复原。这片土地上原住民的生活情状和生存资源,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从天而降的灾难损毁。下一个阶段,抢救文化遗产,就像前一阶段对生命的救援一样重要。刻不容缓的是,动用国家力量、民间自发力量,和当地政府、居民共同协作,对遭到毁灭性打击的羌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发掘,组织采访、搜集资料、整理民歌民乐、拍摄图片信息、录制音像素材、编撰文史资料、保护残垣断壁、搜集有价值的建筑碎片。

  从历史的迷思和自然力的宿命来解释,文明的毁坏总是猝不及防、难以避让,由此我们想到同样离震中不远的三星堆。三星堆博物馆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遭受了较小程度的损失。地震带来对三星堆文化新的推理。就地缘文化的角度而言,从古至今生活在岷江上游的羌族尔玛人与古蜀国的蚕丛同处一地。从民族学的角度讲,蚕丛氏应该是氐族中的一支,氐羌可能同源,闻名于世的三星堆文化就有可能是由古羌人中的一支创造的。那么,三星堆古蜀国又何以突然消亡?汶川地震让历史学家联想,从三星堆的文化断层、地理位置来看,是否可以推断,神秘的三星堆古蜀国的消失就是当年一场大地震使之灭绝?

关键字: 内容标签:蜀国,大地震,毁于,三星堆
下一篇:四川画家抗震油画有望上明信片||上一篇:帕穆克在中国 十日之旅感受华夏文明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