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如何变迁?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_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教授-学理论-发展

编辑:李家丽 来源:雅昌发布
 
开幕式现场()10月24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20年年会暨“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在中

w3VP4KJyNfxVQ9Dwo9ky566XihRdds4OaciyRSHO.JPG

开幕式现场

()10月24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20年年会暨“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会议以“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为主旨议题,以“媒介变革与艺术历史的演进”、“媒介变革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媒介变革与艺术创作和批评”、“媒介变革与艺术传播和消费”等四个问题为分组议题,全面阐释了媒介变革与艺术史、艺术观念、艺术创作与批评、艺术传播与消费等艺术学理论重要议题的关系,探寻了新的媒介语境下艺术学理论发展的路径,为“媒体融合”和“全媒体时代”艺术实践的发展建言献策。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承办。

XJjQeq8AhzqS9003gRJufGfZwcaXjBNAvJ9BpJi6.JPG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开幕致辞

廖祥忠首先欢迎学者嘉宾们的到来,认为此次大会是艺术学理论界层次最高的学术对话与交流平台,并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廖祥忠指出,本次大会主题聚焦媒介与艺术如何更好地互动,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为凝聚国家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我们审视媒介变革与艺术的关系,正是对当下社会发展和艺术境况的精准回应与判断。廖祥忠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情况,对学校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希望此次大会的召开对学科交叉与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能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增光添彩,也会为艺术与传媒跨学科融合提供理论支撑,必将进一步拓展学校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艺术与传媒学科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mXSyBMcnafyoQJx0Wgzc8vRS5lOcWaep2PdqEaF.JPG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徐粤春开幕致辞

徐粤春向从事艺术学理论和文艺评论工作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参与审稿、撰稿等工作所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徐粤春祝贺艺术学理论年会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学术观点的自我延伸和发展,也是在艺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回应、提炼和归纳,在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wU4NHULLAJrmrbRHEiR7NVeHctfm2uayLG6AirFN.JPG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教授开幕致辞

彭吉象在致辞中回顾了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经历的艰苦工作,肯定了学科取得的长足发展,并指出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艺术和传媒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类的文化史、传播史产生多媒体文化,呈螺旋式上升。艺术把各种媒介结合起来,传播走向大众化。

YOiWwD8T9iZKWw9JnCTjJHmoIzBtKCB1WRuEjcMX.JPG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开幕致辞

在致辞中,仲呈祥指出艺术学上升为学科门类,是从文化自信走向艺术自信,是中国高等教育史、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一步。从媒介视域来研究新时代艺术发生的变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是艺术学理论义不容辞的责任。仲呈祥提出,我们在面对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发展时,既应注意到正面效应,也要高瞻远瞩地看到可能对中华民族的审美素养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要从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向全面把握、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转变。仲呈祥强调,要推动中华美学思维的自觉,重视美育,让艺术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落实到中华民族的艺术实践、文化实践上。

c83k28ZWXJrJNFtNu1stB8DKR4CfSzvWHaqoSa8z.JPG

哈尔滨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关健开幕致辞

在致辞中,关健代表哈尔滨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该校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向与会专家学者发出下一届艺术学理论年会的诚挚邀请。

第一单元主旨发言

上午9时30分,大会进行第一单元主旨发言。

BSe5WP9Txp93IqSz8nnmxJBalDLzFBxp37uT0uoM.JPG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王一川主旨发言

王一川提出,艺术偏网时代出现了网络型艺术、倚网型艺术和疏网型艺术等三种艺术形态,艺术定义的路径趋于复杂多样,对艺术概念乃至整个艺术理论和批评的认识也要随之作相应的变通。

i9prtkDKMd1a0zwbq5tYKnfVpsNUULlF1yltc9qb.JPG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主旨发言

胡智锋认为,传媒艺术学的提出与建构,顺应了全球视野中普遍存在的传媒艺术研究的潮流和趋势,迎合了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主体的传承性需求,丰富和开拓了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并积极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H0e5Gdz5AZEF4aAF2BThTS5gxoofSgYK1RauYc8S.JPG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主旨发言

周星指出,后疫情时代促发了艺术媒介的迁变与艺术批评体系的诸多变化。艺术批评应在遵循基本创作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介入新媒介传播和艺术生产环境,理智地启发艺术创作与欣赏。

DuD6KUBmfOVsX5CRSMrjHu61rFUXtHJPzJb5tlVL.JPG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主旨发言

张德祥认为,我们身处网络时代、媒体时代,各种生活场景与媒介捆绑着。艺术的变化是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艺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介质上,并需要通过传播而完成鼓舞、感染、教育大众的功能。艺术传播还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媒介促使艺术变革。

bDimV6BEOgqk1hXLugJefAL0o06rQWQOCgg9rX5E.JPG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主旨发言

周由强副研究员认为,全媒体条件下,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随着媒介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改变了艺术介入社会的方式和效果。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的互动创造了全新的生态。

0hlhDGvDTEVCRRVwyK7T4sWAIq3XMPGU2StPFITL.JPG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蓝凡主旨发言

蓝凡认为,工业设计介入实用艺术,改变了观赏艺术的环境和条件,引发了艺术生产方式、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的转变,使艺术的实用功能从特定变为通用,推动艺术与生活在人类高科技的发展中达到最终统一。

6fC5wrq83UsbQgrrad0mrGFbVTVn5l2kaBNyHauO.JPG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施旭升主旨发言

施旭升提出,明星符号在媒体变迁和消费社会的双重语境下,承担了多重使命。明星与媒体的共谋,成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媒介景观之一,因而成为当今媒介批评与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TbgrJtpTFflZ7svRAiVKMOcmqGoA1wiitTYE0CL8.JPG

第二单元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金尧

RPaBcSeQ0Reg2TiU4RuuHpwWvcSqSi0P5XNUYjL0.JPG

第二单元评议人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

主旨发言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张金尧教授主持,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教授担任评议人。

第二单元主旨发言

下午2时,大会进行第二单元主旨发言。

ilt5YsZiU3S8OJXJJAIrcdfQiBJwRUCDgNrbPVxM.JPG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王廷信主旨发言

王廷信教授认为,中华传统艺术由传统媒介向现代媒介的转型中形成消长现象,一部分优势丧失了,另一部分优势被激发出来。中华传统艺术在不断利用现代媒介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延续和再生。现代媒介的出现并未让传统艺术的门类消逝,而是以新型的传播模式和创作模式让其更加丰富。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杜卫教授提出,处理好与文学、美学的关系,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艺术学理论学科应该在与文学、美学的相容关系中寻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知识体系。

I0I4wMdsdA5iDVdnKUydIdrPjKUPhGz4sW4IIAxL.JPG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方李莉主旨发言

​方李莉指出,后现代艺术界作为展现当代文化差异性的主要场所,是人类学与艺术的共同研究的对象。在这一场所中,艺术成为不同群体共同建造新的文化的载体,这为更多的学科一起合作研究提供了可能。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教授认为,艺术学理论应当走向纵深发展的阶段,艺术和媒介是共存共生的。新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其归结为传统艺术门类之下。互联网时代提供了与最前沿、先锋的艺术进行理论对话的机遇,艺术学理论应当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未来。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教授提出,培养艺术媒介的运用能力是艺术训练的最主要内容。艺术家运用艺术媒介,不应止于外在表现阶段,而应达到内在运思时的媒介与外在表现的媒介之间的出入无间,心手相应。

上海戏剧学院王云教授认为,破解艺术正义的类型结构是深入研究艺术正义的基础。长期以来,国际学界对艺术正义的类型结构、生成原因、社会效应以及研究方法论等缺乏深入探究,对艺术正义的认知模糊不清,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宋伟教授提出,当代哲学的生存论原则用“生存本体论”取代“实体本体论”和“逻辑本体论”,将艺术本体论问题内在于生存本体论的哲学视域之中,扭转了本质主义的理论弊端,也有助于走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对立局面。

主旨发言由哈尔滨音乐学院马卫星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梁玖教授担任评议人。

第三单元主旨发言

下午3时50分,大会进行第三单元主旨发言。

XsgKVmkqSKaTyrY8IQ4k8E2NJ3IfXwt7aLP9sbdW.JPG

第三单元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辉

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李荣有提出,从媒介变革来看艺术历史是我们当前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艺术史分期,应当以媒介为准绳,从一般意义和整体上把握观念特征和产生的影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聚焦20世纪上半叶纸质媒体印书馆和艺术刊物,认为中国现代艺术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印书馆和期刊杂志作为物质载体的承载和传播作用,在学术界和大众中发挥功能、产生影响。

鲁迅美术学院张伟教授认为,新媒体艺术是年轻的新兴艺术表现形式,是新时代的产物,充分反映了时代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互动性、多元性和技术性等三个方面。

YcKT0Z5ZOHtuJdL9WdSZJMu3SOkfMNyaIzas2aMX.JPG

第三单元评议人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子方教授提出,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分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但媒介转向和审美解放构成了重要的两个层面。在跨媒介的基础上将古代和现代打通,把造成各门类艺术壁垒森严的媒介打通,从而进行宏观的全方位思考,是中国当代艺术学理论中有关艺术史书写和建构的难题,是挑战,更是机遇。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梁玖教授追问了艺术学理论近十年来的学科建设和教育发展是否形成了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持续新研究的命题。他认为,艺术学理论学科应当肩负艺术观念的诞生并发挥功能的重要使命。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宗超教授提出,艺术发展受到媒介变革和传播的突出影响,由物性传播到图像传播、影像传播、智媒体传播,极大改变了艺术发展的节奏和速度。传播在快速实现的同时丢失、添加或错误,成为“转译”不可预测的问题。

主旨发言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辉教授主持,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教授担任评议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教授,学理论,发展,中国传媒大学 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 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教授 学理论 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 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 2020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
下一篇:上海书画社60年|茅子良:在书画出版社做编辑工作_美术编辑--上海-审读-编校||上一篇:陈履生:抗美援朝中的新年画_新年画-陈履生--创作-美术-志愿军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