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冀少峰:展览理念的生成与美术馆知识的传播_策展--中国-水墨-雕塑

编辑:杨晓萌 来源:艺术博物馆杂志
 
伴随着美术馆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用的凸显,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美术馆在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

伴随着美术馆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用的凸显,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美术馆在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公众多元与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走近艺术,也成为每一个美术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文化担当。

美术馆还承载着学术判断标准和价值文化认同,是确立行业规范和价值尺度的标杆。而美术馆的展览、收藏与研究,公共教育与推广,亦构成美术馆服务的核心。本文以湖北美术馆为例,探寻展览理念的生成与美术馆知识的传播的议题。

3LKzSnve1xbhkDdVjBXPJh3EKgXnwsVAoxUA0bLo.jpg

《秘密的节庆》

魏光庆,141 cm×175 cm,布面油画,1986年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官网

策展理念的生成体现着美术馆知识的生成与传播

美术馆的展览是美术馆知识生成的重中之重,一切知识生产都将围绕展览而进行。展览兴馆亦构成美术馆人的一个共识,一个美术馆需要有自己的原创展览品牌和持续不断的深入研究。

在双年展、三年展漫天飞的情境下,如何保持美术馆展览的差异性、异质性,并使展览品质有别于其他美术馆,也成为湖北美术馆在展览应对策略方面的一个思考。因为展览是构成美术馆知识结构、知识系统、传播方法、话语谱系重要的一环,基于此,“三官殿1号艺术展”应运而生。它以美术馆所在的地名和门牌号为标识,以年度展形式出现,以深度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每届展览选择5至12位艺术家进行个人样式与群体风貌相结合的研究与探讨。非常有意味的是,三官殿是一个很广的地域名,但三官殿1号仅湖北美术馆一家,而三官殿1号又有一种再出发、再启动的寓意,希冀“三官殿1号艺术展”能构成一个多维思想碰撞与交流的平台。

而每届参展艺术家差异化的视觉表达方式,不仅体现出多元文化强劲的生命力,也彰显出美术馆展览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的宽容、包容与开放意识。而参展艺术家个人的视觉经验和精神体验,亦成就了三官殿1号这个文化共享、文化参与的多重阐释空间。首届展览以“中转:2011三官殿1号艺术展”为始(策展人:冀少峰),“中转”同时和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概念有关。由于艺术的多元与社会的多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趋同,迅速发展的社会和更加开放的制度,让我们很难对今天发生的艺术现象做出有效的价值判断。那么“中转”一下,有利于我们洞悉在全球化语境下,当代艺术的种种可能性。同时,“中转”又是一个分界线,它意味着重新审视已走过的艺术探索之路,“中转”还意味着找寻、调整,以期迈向更新更高的艺术空间。

2012年则以“雕塑2012”为展览主题。这个展览和“雕塑1994”形成一个历史的上下文关系,探索雕塑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的多种可能性及雕塑边界的突破和雕塑家个人力量的兴起(“雕塑1994”策展人为傅中望,“雕塑2012:三官殿1号艺术展”策展人为孙振华、冀少峰)。2013年则以“再肖像:2013三官殿1号艺术展”为题(策展人为鲁虹、冀少峰)。2014年又以“再雕塑”支撑(策展人为孙振华、冀少峰)。2015年三官殿1号艺术展主题为“再影像”(策展人为杨小彦,学术主持冀少峰),由此构成了三官殿1号艺术展品牌的生成和持续深入的推广与研究。几个重要个展,如“再十示:丁乙”“@武汉2016:再识方力钧”“@武汉2017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武汉2018舞台:张晓刚”“@武汉2019一意孤行:沈勤”又一次延续并深入了“再”的概念,即由群展向重要个展的转变。

GGxx0sXiLdE2EwpKK6BmjHmj7CGaxjFrgxQRADMx.jpg

“再现代——2014第三届美术文献展”现场效果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持续的深入与研究,彰显的是美术馆知识的生产过程和传播力量

“中转:2011三官殿1号艺术展”以武汉、广州八位艺术家为主,同时引入电影制作。八位艺术家的八个影像片,以电影大片形式出现,互相进行口头历史的直述,并同时播放,充斥着一种混杂性与多样式,和今天的文化现实又有着某种暗合。展览引入电影,不仅是本次展览的亮点,而策展人、艺术家间的视觉讲述和口头历史的相融合,也使展览的文献性、历史性得到了加强。而“雕塑2012”更是和“雕塑1994”存在着历史文脉的相连,前后相隔18年,这18年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艺术家个人风格的变迁,也看到艺术思潮、风格的更替。

2014年,又以“再雕塑”为主题选择他们的学生辈,以雕塑中生代为主。这样就把“雕塑1994”“雕塑2012”和“再雕塑2014”有机地联系起来。其间的风格与样式、交游与师承,又恰恰是中国当代艺术30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如果再联系到湖北美术馆不在三官殿1号名义下的展览:“再历史”(策展人:冀少峰、游江),2012年的“再水墨”(策展人:鲁虹、冀少峰),及2014年的“美术文献三年展:再现代”(策展人:冀少峰、严舒黎、付晓东),从中可以看到展览理念的相关性、持续性和深度研究。

“再水墨:2000—2012年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虽然也不在三官殿1号艺术展系列,但它所形成的展览理念,亦是对三官殿1号品牌在外延上的有力支撑。它对2000年以来的当代水墨艺术进行了学术清理,而它所引起的“水墨热”和对当代水墨的关注始料未及。而此展览又先后移往北京和成都。之所以能引起一个艺术业态的热潮,也因其敏锐的展览理念的生成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为在“再水墨”之前,都统称现代水墨或中国画。而再水墨带有很强的后现代性色彩。它并不是真的回归水墨,实则是对水墨的超越与颠覆,这不仅仅是观念形态和媒材样式的突破与超越,它其实是重新建构了一个新场域,这个场域颠覆的是一个关乎“中国画”的评价标准和教育体系。因而,“再水墨”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动态概念,提出了水墨在未来的种种可能性。之后各种新水墨概念的流行也都是在此展览之后成奔腾之势。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美术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力量。

mAY3dKwSnBJOE96JidLN9fafH7qvzcharV7CELyI.jpg

“再雕塑——2014三官殿一号艺术展”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殊途同归,再现代:建构符合中国文化性格的现代文明秩序

构成以上一系列策展主线的理念又耐人寻味地都可以回归到2014年美术文献三年展的主题:再现代。因为文化生态的多样性、鲜活性及当代艺术所代表的当下文化发展状貌和城市文化情怀,也强烈吸引着美术馆人的学术目光。“美术文献三年展”和其他年度展相辅相成,助推了三官殿1号艺术展走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因为当“再现代”成为一个话题时,我们曾经所探讨的议题、展览理念,其实都在围绕一个核心的议题,那就是希冀建构中国文化性格的现代文明秩序,因为中国目前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社会正遭遇的“成长之痛”,既是新旧冲突之痛,亦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冲突。这种结构变局体现在我们的国家面临着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型,尝试从前现代、现代化的道路中走出,去接受当代的文明,从农业国家向新型工业国家的转型,从乡土社会向城镇化的转型,社会转型之痛必然带来文化转型之痛。

一方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对立状态,五四运动以来,这种危机并没有根本消除,有学者称之为“后五四时期”文化危机。另一个就是“后文革时代”的意识形态危机。那是一种革命式、空想式、理想式文化贫瘠的危机。第三个危机则是1978年结束“后文革时代”危机后的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危机,即当代社会所普遍弥漫着的焦虑意识。

由此不难发现,当下的中国已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国、1949年以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中国都是不同的,中国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在全球化格局中承接传统与现代、如何沟通中国与世界。这其实也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所共同面临的现代性困境,而现代性、现代化则又构成了百年中国社会转型的两个不同主调,而现代性转向其目标则是构建现代文明秩序,意即是一个需要对现代核心价值观、对未来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重新认识、定位。

如果回到具体问题其实是一个再中国化的问题,是对如何从去传统到再传统,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思考,即是对中国价值、中国模式、中国崛起、中国主体性的再认识,同时探讨传统文化如何适应并转化出现代价值,进而穿越传统为现代化设置多种屏障逐渐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终极目的是构建现代文明秩序,即价值系统、制度体系受经济、社会、政治、国际环境和文明形态影响的转型。在西方现代性之外走出一条多元现代性之路来,因而“再现代”既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又在一个永无止境的实验中……

Iu21ipGRteXE5ylAMXpmvdb4wk6jn3EfdyjfswNP.jpg

《红土系列》

刘文谌,80 cm×110 cm,中国画,1989年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官网

在这一系列的展览理念背后,无疑凝聚着一个美术馆的文化视野、历史责任和文化担当,同时从差异化的展览理念中,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当下社会的变化以及我们共同面临的生存处境和生存困境。而展览理念的逻辑式推演,也深刻地反思了全球文化格局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及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所带来的焦虑体验,这其实是中国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社会不断转型的缩影,也反映了进入新世纪十几年来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身份、生活习惯和价值认同的变化。这些展览体现的不仅仅是美术馆人和艺术家对现代性的差异化理解,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社会实践,展览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再生产的过程。这一精神再生产的过程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对欲望和诱惑不可逃避的现实。因为文化艺术中没有一个现成的历史线条,无论是政治的、风格的,还是资本的,它们是纠缠在一起的。

(本文选自《艺术博物馆》杂志国际刊 总第4期,经授权转载)

vEmePPh61b1U5UjAsUbYnDuNXCNcgQxevM3N67fc.jpg

冀少峰

图片来源:湖北美术馆

更多内容尽在[冀少峰专栏]

也可以直接下载艺术头条,订阅“当代艺术_冀少峰”艺术号,观看更多内容。

冀少峰,1965年生于河北邯郸,现任湖北美术馆馆长。2013年获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最佳策划奖,著有《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冀少峰自选集》《品图:冀少峰艺术批评文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水墨,雕塑,博物馆 策展中国 水墨 雕塑 博物馆 策展
下一篇:朱浩云:五大理由支撑傅抱石《听泉图》高价成交_中国书画-傅抱石-拍卖--万元-中国-尺幅||上一篇:段炼:早期现代主义在美国_-画家-欧洲-美术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