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来金娜:从“微形”中浮现“微型”_-造型-我想-物象

编辑:张桂森 来源:雅昌网博客
 
  来金娜的作品可以从观看体验上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关于动物、蔬菜的那些,初见就以造型、色彩的妥帖美好

  来金娜的作品可以从观看体验上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关于动物、蔬菜的那些,初见就以造型、色彩的妥帖美好引人注目,走近细看会发现这是用铅笔或者圆珠笔一条条一划划“汇合”而成,从视觉接纳的程序而言这是从“微型”——她画的都是日常之物,作品尺幅普遍较小,即使画马也用较小的尺幅表现——裂解出来的“微形”,无数的斑块或者线条;而另一部分作品,例如《满满的空》、《隐秘的吸引力》等,则首先呈现出貌似模糊的“总形”,稍微走近一步可以辨别出里面局部浮现的“类造型”或者说“中形”——例如一朵花之类,也许还有视觉上的歧义,再进一步细看依然是纷纷的“微形”。

  后一类作品具有双重的分解和组合,“微形”构成的“总形”中浮现出一种模糊的“中形”,“中形”当然也是“微形”构成的,不同的“微形”类似处于相交园不同的局部,它们除了参与“造型”的功能之外本身还构成一种形式结构,而且仍然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并非整一的朝向、节奏,而是随着艺术家的笔触流动——或许,就像是某些玩具中使用的磁粉那样,在磁石的牵引下游弋。她的“微形”对“造型”同时具有塑造和裂解——至少是干扰——的对冲作用,其数量的密集和形式的单纯也有如此的效应,这都是值得反复品赏的所在。

  第一次见来金娜的作品就使我想到了去年参与组织的工笔画大展中的部分作品——诚然来金娜使用的创作材料、“构形”的理念、技法与多数工笔画家不同,不过这些作品让很多观众喜欢的原因有类似的地方——“形”作为视觉中心的重建。尽管这种带有装饰性的美常常遭受前卫批评家的反对,可我想人们应该更坦然的接受这一事实:具有可辨认的物象之美并不是一种错误。

  听说来金娜2010年随家人迁居到密云山居,出现在她作品中的物象并非强求,而是的确来自她的日常生活体验,是因缘汇聚的的自然结果。此物即此物,点划寄微情,够了。  (周文翰)

  2014年


关键字: 内容标签:造型,我想,物象,造型 我想 物象
下一篇:段炼:恶搞之后又干什么__从北美当代艺术说起_-经典-绘画-观念||上一篇:段炼:俄罗斯之恋_-女儿-苏联-自己的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