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刘军平:服装设计的东西方解构——以三宅一生与爱丽丝·范·赫本为例_后现代-三宅一生--服装-服装设计-主义

编辑:杨晓萌 来源:艺术国际博客
 
摘要:三宅一生(IsseyMiyake,1938-)与爱丽丝·范·赫本(IrisvanHerp

摘要: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1938-)与爱丽丝·范·赫本(Irisvan Herpen,1984-)作为东西方解构主义服装设计的代表人物,两位设计家在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各自的地域性与创新性,在服装结构、材料、形式要素等方面体现了巨大的差异,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对当代设计师处理国际化思潮与地域性特色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构 后现代 在地性 服装设计

20世纪60年代,法国后现代思想家雅克·德里达(Derrida,1930—2004)试图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思想与理念发起挑战,他在对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批判过程中提出了“解构主义”理论,接着他在耶鲁大学发表了阐述该理念的演讲。1977年耶鲁大学的批评家们与德里达联合发表了《解构与批评》宣言,这一理论逐渐在哲学、艺术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

一.解构主义思潮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影响

解构主义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将一些原本毫无联系的图案或者材料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将设计主体打碎、叠加、重组等方式构成新的结构,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解构主义思潮在服装设计上体现为寻求外来文化打破传统的禁锢,通过对现代设计语汇颠倒、重构等方式形成了一种支离破碎性和不确定感。一件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离不开时代思潮、地缘文化、材质美感以及工艺技术,服装设计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受到了解构主义思潮的广泛影响,具有东方地域文化的日本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人的作品顺应了这个国际化设计的主流,同时为西方的服装设计的突围提供了新的动力。甚至连服装史都有这样描述:“如果不是东方的设计,西方时装业都不知道如何熬过70年代这个经济惨淡的关口。”另外,伊夫·圣·洛朗、玛丽·奎恩特、戈尔捷、爱丽丝·范·赫本、亚历山大·麦昆等设计师在西方组成了一股解构主义的潮流,为服装设计的现当代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构主义的出现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它在促进哲学思想前进的同时也推动了设计创新的发展。三宅一生与爱丽丝·范·赫本是解构主义服装思潮中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出生于日本受到东方文化影响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展露锋芒,另一个成长在荷兰受到西方文化熏陶成为时装界的一匹黑马,他们都在对解构主义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了全新的设计形式。但是,两者的设计作品出现了思维方式、材质应用、形式美感以及展示场景等方面的区别。“通常情况下并没有统一的主导图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解构主义的包容性”,解构主义设计从最初T台秀场的高级定制到后来深受当代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充分证明了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对当代时尚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里达提出“去中心”观念以反对西方哲学史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这逐渐成为后现代设计的主要特点也作为解构主义服装的重要理念。“去中心化”在服装设计中,不但体现在西方中心文化与东方非中心文化的关系上,也体现在身体与身体之外的关系处理上,更体现在材质、造型、风格等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上。在《时装,伟大的创造者们》一书中,凯洛林•里诺滋•米尔布克认为:“解构主义时装,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身体与服装之间所保留的空间。他们的服装,应用了多样化的方法,配合多样化的创意,顺着身体的曲线设计,”在对这个空间问题的处理上东西方设计师体现出了巨大差异。人与物的整体性是东方宇宙观下的一种特殊思维,三宅一生深受该思维的影响并在其作品之中体现了这种理念:“与其说是穿着衣服,不如说是长着羽毛,服装如同活生生的皮肤一般……”他将服装理解为身体的延伸,而身体又是支撑服装的一个内轮廓,“一块布”的设计理念深刻体现其东方设计思维的“间”性。而爱丽丝·范·赫本在处理服装与身体之间的关系时,在保留服装附着身体的前提下对面料做了颠覆性的改变,比如《水花》与《闪电》,而其大多设计作品则表现出材料跨界元素的3D打印特色,比如对一些纹样诸如水花处理、闪电造型、透视成衣等形成了其独特的科技与戏剧感相结合的风格。对人体这一中心身体线条的强调不再是服装设计的核心,这些元素在对传统服装面料进行解构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体轮廓的解构,爱丽丝·范·赫本在去“在场”权威等方面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所显现出的反思力度不谋而合。

二.服装造型结构上的东西方解构

三宅一生在服装造型上出现了多次不同的演变,在1973年提出的“一块布”的设计奠定了其在设计界的独特地位,他利用东方观念打破了西方传统服装设计思维模式。一方面,三宅一生回应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一”为万物的开始也是服装设计走向多样化的起点,更是人类设计反向追溯的源点。另一方面,三宅一生面对彼时繁杂凌乱的服装设计选择回归到身体的本源,有机地回应了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念。三宅一生抓住的这个源点与解构主义思维不谋而合,三宅一生的“一块布”设计与石涛的“一画论”理念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到了80年代,其“Issey Miyake Spectacle Bodyworks”巡回展继续从东方解构性中探讨身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问题,到了90年代又建立了“我要褶皱”的品牌,“一方面,他把服装的概念还原成‘只是人身体上的一块布’,消解了服装的符号含义 ;另一方面,他也用二维结构消解了西方服装中的三维结构。”其实,在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探索中,其始终倡导东方无结构式裁剪技术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力求用二维结构解构以西方为中心的三维结构方式,这不但使国际设计界对东方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也有效补充了解构主义思潮中的多元化设计思维。

近些年来,后起之秀爱丽丝·范·赫本走向服装设计界的前沿,她以3D打印的跨界设计语言刷新了无数人对时尚的理解,更是在服装设计上对后现代主义风格进行了新的诠释。2013年她推出了以童年“闪电”经历为主题的时装发布会,她将雪、花、雾、

石笋的应用在其作品上。正如德里达所言:“在经验发现的领域中保留这些旧的概念,同时在各个地方指出它们的界限,使它们成为可使用的工具。这些概念不再具有任何价值。一旦需要,其他工具显得更加合用,人们便准备放弃它们。同时,这些概念的相对效验得到了利用,它们被用来破坏那个它们所隶属的、并是其零件的旧机器。”爱丽丝·范·赫本的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解构主义的哲学原理,他将我们*以为常的视觉模型打破重组,通过击破整体来获得个性价值,使我们一改以往的传统审美观念,进而形成一种新奇的时尚美感。对爱丽丝·范·赫本来说完成对一个服装设计的塑造,物体就会独立自然地存在;而在三宅一生理念中服装则是在与其他物体的整体关系中存在。比如爱丽丝·范·赫本设计的“水花”呈现出空气与水波高度组合,这种造型是对传统液态造型的挑战与解构;而三宅一生则始终坚持:“服装是身体的延伸,身体是服装的轮廓......服装是覆盖在运动着的身体上的一块布”,他的设计始终在一种平淡的美学氛围中追求创新。

“解构首先与系统相关。这并不意味着解构击垮了系统,而是敞开了排列和集合的可能性,如果你喜欢,也可以说是凝聚起来的可能性。”因此,三宅一生与麦昆开放了这种服装设计与欣赏的视觉系统,并且通过奇特的方式解构了传统服饰的审美原则,给当代服装设计打开了新的可能性。虽然解构主义主张“反权威、反理性、反二元”,主张世界的“差异性、多元化”,但是,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并不是彻底否定,在强调重新打量、从头创造的前提下有效继承。三宅一生服装的造型来自东方文化的熏陶,他的设计目光始终处于现代性的变革前沿。虽然,其许多服装设计作品是一种平面无结构的形态,但是,他的设计是建立在对立体结构通晓并具有十足把握基础之上的再创造。三宅一生设计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于“间”与“简”,这是经现代化改造之后的东方“宽衣”文化。

三.服装材料上的东西方解构

在当代艺术与设计中,塑造卓越设计艺术家的方式不光在对艺术理念的探索,而且还体现在艺术材料的独特性使用中。1982年三宅一生以一件藤制作品出现在《艺术论坛》(ARTFORM)杂志封面,其1998年的“ISSEY MIYAKE MAKING THINGS”巡展中展出了多种新材料的服装设计,“三宅一生就开始致力于服装面料的研究,直到1993年,推出了品牌‘我要褶皱’(Pleats Please)。他把涤纶面料放到机器上压褶,制成的衣服非常轻盈,而且耐挤压、易水洗、无须熨烫,很适合作为旅行着装。”为了达到批量生产,三宅一生对比各种面料压缩后的褶皱效果,最终他研制出用涤纶面料压褶的制作工艺,将衣服2.5倍裁剪后装入压缩机“就像从烤面包机里出来一样”,这样达到了他所期望的面料效果。解构主义哲学强调对原物的打碎与重组,“要么打破传统,转而拥抱语言的‘自由游戏’,把意义纳入无止境的扩散和延宕过程。”三宅一生“我要褶皱”作品具有舒适、自然、清洁、善于存放等特点,这些都使得“褶皱”成为大众消费者普遍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同时还斩获了第八届东京原创大奖。

对服装材料的高超运用也体现在爱丽丝·范·赫本的服装设计之中,她打破了当时传统材料的束缚,使用3D打印方法将一些反常轻薄的材料与厚实坚硬的材质进行组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张力和面料层次感,比如,用设备将透明液体的树脂组合成型,然后经由硅胶翻模,最后得到半透明骨胶状的3D混合打印技术,这对服饰材料有突破性创新……这些组合呈现出的效果新颖而时尚。爱丽丝·范·赫本把材料的无限可能性拉入无止境的探索上,他在设计上大量利用3D打印外,还在展示的上利用灯光、摄影、水下等综合方式进行探索。爱丽丝·范·赫本在设计中常常注重欧洲传统设计材料的当代解构性转换,“钢材”、“塑料”、“树脂”等常常出现在爱丽丝·范·赫本的作品之中,她为自己的品牌“Iris van Herpen”十周年高定秀上推出以“AERIFORM”为主题的设计中深刻体现了解构主义风格特点。三宅一生不同于爱丽丝·范·赫本的是,他在设计与制作之前,总是与布料近距离接触感觉它、理解它,常常注重东方体悟式的关照:“闭上眼睛,等织物告诉我应去做什么。”三宅一生善于把图像剪贴拼凑起来,比如他将安格尔的《泉》和圣母玛丽亚的形象特殊组合,其运用新材料过程中也对草间弥生的网状圆点做了有效借用,这种半透明的网状圆点产生出朦胧的神奇联想效果。

前沿新科技的3D技术下的许多新材料都被爱丽丝·范·赫本反复实验,硅胶、树脂、钢材等也都被她拿来进行重组整合,镭射切割、建模技术、穿环、钉珠等方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也对现代设计师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他大量借用了各种出人意表的媒介比如“骨骼布片”、“树根鞋”等,他最大创新是将人的身体作为审美对象来使用。爱丽丝·范·赫本曾经说过:“时装是展示和穿着的艺术,绝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或空虚的商业化工具。”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舞台艺术表演中,将时装、人体、灯光、道具、音乐以及模特形象等个体有机组合进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传统性。尤其他反复应用的3D技术、蕾丝、镂空使作品体现出了内在的灵动与意蕴,这些艺术理念无一不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显著风格,还自觉遵循了解构主义哲学的明显特征。爱丽丝·范·赫本无论是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是对材料的有机组合上都带着显著的个人化烙印,“解构主义这种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创作原则已经深入到了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并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主要趋势,引领了当今时尚潮流”。

四.解构主义服装的接受美学与当代时尚界的影响

解构主义在西方不同于以往的哲学思潮,它以颠覆性和破坏性的面貌在思想界异军突起,这种文化思潮深刻影响了设计艺术领域。在爱丽丝·范·赫本2017时装发布会中,作品《空气与水的超现实碰撞》表演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非具象性,还将光影、音乐等艺术随机性穿插其中并探索了水与空气的本质,解构了液态形式的物质性与轻弱的特性,通过明暗的光影对比打造出了对立的空间感。同样,在2018年春夏高级定制时装周的发布会,爱丽丝·范·赫本利用3D打印制成的衣服像是不同的生物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件件堪称完美的透视成衣,有效呼应了中国传统的“曹衣出水”审美样式。德里达在《书写学》中指出:“解构运动不是从外部摧毁结构。除非投身于结构本身, 解构运动是不可能的,是无效的,同时它们也不会有明确的目标。你是以一定的方式在结构中,因为你常常在其中,尤其是在你对你的行为不加思虑的时候。很有必要,从结构内部运作开始,从旧结构中借用所有的孤立地借用其中的因素和成分,解构工程常常以一定的方式自己解构自己”。三宅一生也常常注重模特与展示效果的设计,黑人模特作为中性符号常常出现在他作品的展演之中,爱丽丝·范·赫本与三宅一生的这种解构主义服装展现方式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架构,形成了本人独特的后现代艺术设计思路。他们对服装的解构主义设计不仅创造了一件件艺术品,也让服装表演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更深刻体现了其艺术思想和哲学思潮的有机同构。德里达在解构主义理论中认为解构不是方法与技巧,而是一定的策略,旨在驱除概念的二元对立这一传统思维、破除理念的等级而重新梳理文本秩序,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三宅一生与麦昆的创作也是通过服装设计创立了一个意义重组和价值生成的过程。

三宅一生的“我要褶皱”、“一块布”,爱丽丝·范·赫本的“骨骼布片”、“树枝鞋”等都成为了传世的经典作品,他们在满足艺术与内心的表达的同时,也能利用独特的推广方式让作品为更多的明星和大众所接受。与其在这里陈列他们所获得的众多奖项,还不如关注他们作品对大众服装潮流的广泛影响,三宅一生与爱丽丝·范·赫本设计中的解构主义反思了当代审美并影响了一代人。人们普遍对于他们的作品赞誉有加,但将其视为奇装异服的保守者也大有人在。我国的设计艺术界受三宅一生与爱丽丝·范·赫本艺术设计创作的影响颇深,也出现了许多模仿他们创作思路的作品,许多艺术家力求通过对服装与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以达到对解构主义艺术思潮的应用,比如北京798艺术区的服装展演、院校中年青一代的服装设计、舞蹈音乐的跨界表演以及国内外许多实验剧的编排都与他们的创作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宅一生被巴黎装饰博物馆馆长戴思德兰里斯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爱丽丝·范·赫本也是一位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时装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大胆、前卫并极具解构主义风格。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潮影响已经越来越具有学术的问题意识,只有研究解构主义理论与设计实践的关系才能实现对未来设计的启迪。按照20世纪历史线索来看,行动绘画、达达艺术、波普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与两位设计家的探索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三宅一生与爱丽丝·范·赫本的设计创新无疑为当代设计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该文章发表在2018年08《艺术工作》)

参考文献:

1.叶立诚.服饰美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1

2.包铭新等著.国外后现代服饰[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 2001

3.朱立元主编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

4.包亚明.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服装,服装设计,主义,服装设计 后现代 三宅一生服装 服装设计 主义 服装设计 后现代 三宅一生
下一篇:曹天成:从地域画派到展览品牌_画史嬗变的另一种逻辑_-画风-画家-风格||上一篇:赵丰:中国丝绸的外传与早期草原丝路_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新疆-丝绸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