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台北故宫前院长石守谦:古典的延续与再生——浅谈赵孟頫、董其昌和王原祁_-复兴-复古-秋色

编辑:彭菲 来源:雅昌网 
 
2019年1月20日,以《古典的复兴——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画研究》一书的出版为契机,“古典的复兴——

2019年1月20日,以《古典的复兴——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画研究》一书的出版为契机,“古典的复兴——明清文人画公开课”大型巡回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本次讲座特邀艺术史研究大家石守谦先生,有针对性地谈论元明清画史中推动古典复兴运动的大师和大事件,即通过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的复古与创新、董其昌的南宗典范谱系、《小中现大册》的工具性,以及王原祁的集大成实践等四个子题,来介绍中国山水画史中最核心的主题——“古典的延续与再生”。

7sncOlJxmYVe3gfG9nFfYRpG7DefCAQymwVeRkg0.jpg

石守谦先生

石守谦先生,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所教授、所长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亦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核心观点

在本次演讲中,石守谦大胆地做一个概括,中国的艺术传统大概是两个:“复古”的艺术传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另外有一个是叫做抒情的传统,它在文学方面表现的比较深入集中。

对于古典的重要性,前人都是有所了解的。“复古”虽然不是起始于赵孟頫,但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在绘画作品上把复古发挥的淋漓尽致,影响深远。从他以后的五、六百年,直到20世纪便设定了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大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会清楚的想到自己和古典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比方说,《鹊华秋色图》这件作品创作于蒙元帝国统一南北方之后,赵孟頫也因此而能北上大都饱览唐宋古画,在继承古代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又创新地利用渴笔等因等手法来表达新的艺术精神。《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制作的一个“时空胶囊”,他将看画之人与古代历史事件、艺术精髓联结在一起,今天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张画,和古代大师对话,不受时空与空间的限制。从中表达出的正是古典的延续与再生。

董其昌在《鹊华秋色图》上题了5段跋,这样董氏也通过这个途径进入了画作的生命史。因为董其昌题跋了,就有新的一拨意义,新的一拨跟历史的关系,在这里董其昌也非常遵从了赵孟頫。他们都同时地感受到赵孟頫所认知的王维、董源的古典传统。所以董其昌在这5个题跋中告诉我们这个生命史,赵孟頫里头所追求的价值,他自己多么光荣的参与了,他的参与让这个生命史更丰富。

董其昌的南北宗的理论:纳起来就是建立典范的谱系。虽然有北宗,不过北宗不重要,南宗才是该学的。董其昌告诉我们从王维开始,之后有董源、巨然,米家父子,接下来是元四大家。他还告诉我们王维山水画的境界:“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这十六个字,米芾在北宋已经讲了。而“参乎造化”这四个字让你感觉到,画画得跟造化的山水是一样的。甚至会感觉到画家是在创造山水。所以董其昌就要画出这个境界。

董其昌也是一个收藏家,他有一个重要的学生叫王时敏。董其昌的收藏有相当的部分到了王时敏的手上。王年轻的时候就跟着董其昌,亲身接触董其昌的教导。这种教导的成果就体现在《小中现大册》上。此本册页收录了22幅宋元名画的缩本,当中18幅缩本的对页留有董其昌所书写的对这些宋元名迹鉴定的意见、对这些绘画大家的评价、谈论画风的渊源或出处、以及记述原迹的流传经过等。

        17世纪,与《小中现大册》同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所谓的《芥子园画传》,《芥子园画传》就是一个公开的教科书,大家都可以买。而《小中现大册》则是一个独家的秘传,他像董其昌抓着王时敏的手,告诉他怎么样去体会他的笔墨。

        王时敏的孙子是王原祁,他认为:能继承自己衣钵的就是王原祁。他也尽量让王原祁体会他所学到的、董其昌教给他的所有的关于正统的大师的精髓。

        王原祁非常了解祖父的风格,但他有重要的创新——就是画面上抽象的虚实关系。所以云为“虚”,山为“实”,虚跟实在这里用不同的形状对应、呼应,他制造了一个新的生气,在画面上运转。生气要能够运转,才是真山水。要不然的话就是死穴。

        王原祁是董其昌理论的集大成和实践者。他用实践诠释了董其昌的有关“造化”的抽象理论,而且诠释结果具体可见。这也是一个让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古典复兴”脉动的地方。

        今天你看王原祁,感受到就是他的脉动。因为在董其昌建立的“正统派”系谱里,王原祁画的山水脉动,就好像和王维、黄公望是在同一个频率上的。这便是“再生”、“再诠释”的成果。

        这样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新的生命,和《芥子园画传》那种单纯的模仿、复制有全然不同的意义。20世纪初期以来,在白话文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运动中,常常将“正统画派”进行的有创新性的“复古”,批评成为“保守派”,认为从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出来所画何物。

        然而今天的我们,其实对于复古的这个传统,已经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我们能够看到明清文人画在“复古”中不断进行的有意义的“创新”。在接下来所讲讲的中国艺术传统的主轴线上,下面所谈的几位艺术大师,在他们的作品中就此可以看到“古典的复兴“背后的延续与再生。

G3NJzEXZylTmvgy8IOT7wFYFljqSgzLlu0P47io8.jpg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演讲开篇石守谦首先谈到的是赵孟頫,他无疑是中国传统艺术传承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以前的人当然都有概念,知道古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书法界,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的传统,一再的主塑二王,这个本来在中国文化里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在绘画上面最有意思,而且在作品上面把这个复古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影响深远的就是赵孟頫。所以严格地说来,从赵孟頫这个时候开始,后来的大概是几百年,一直到20世纪,有五六百年,设定了这样一个发展的模式,从此之后大家在创作的时候就很清楚地想到古典跟它的关系是怎么样子。

《鹊华秋色图》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石守谦强调在大都和济南的文化见闻,还有1295年赵孟頫罢官返回江南吴兴家中时,所携带的在北地购得的珍贵唐宋古画对其在1296年初创作《鹊华秋色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赵孟頫沿袭南宋以来文人间聚会品评艺文的习惯风尚,邀请同好一起欣赏。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从《鹊华秋色图》上赵孟頫的题识中,看到有关这些聚会的表述。而这样的作品也如同“时间胶囊”般保存下最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它跨越古今,将先圣大师与今天的我们连结在一起。

OgQ2TlqmwwF6wBEWKOm7DBSKMFh18j0pyXAj8Mmw.jpg

董其昌《婉娈草堂图》

台湾私人藏家

明代董其昌以文化领导者的姿态在1600年前后,倡导了一种以复古为核心主轴的山水画,在这一过程中,他架构了南宗典范谱系,也建立起文人画的绝对地位。在此之后,对自然实景山水的表现不再是绘事的重点目标。

提倡“复古”,也就是建立起绘画的南宗大师谱系一事也就显现出了重要作用。因为古代山水画杰作中,已经透露出大师对自然内在生命的理解,领悟大师的风格为后来人进入自然之道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在山水画中与古人对话,也成为董其昌绘画理论中的重点。

Ix226fQa9HLs9mSR65hBYncU33nt0C4dFQvGAQbc.jpg

王时敏《小中见大册》之

仿董源山水及董其昌题跋

《小中现大册》实际上名称为《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其作者应为与董其昌同的学生王时敏。此本册页收录了22幅宋元名画的缩本,当中18幅缩本的对页留有董其昌所书写的对这些宋元名迹鉴定的意见、对这些绘画大家的评价、谈论画风的渊源或出处、以及记述原迹的流传经过等。

当时17世纪,与《小中现大册》同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所谓的《芥子园画传》,但《芥子园画传》就是一个公开的教科书,大家都可以买。而《小中现大册》就是一个独家的秘传,他像董其昌抓着王时敏的手,告诉他怎么样去体会他的笔墨。

YLKvE7B4cpuN3YMn7EK1o1hyGOzRDQgveQoHv2y8.jpg

王原祁 《春崦翠霭》引自

《古典的复兴——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画研究》

王原祁自认为是董其昌的正宗系谱继承人,他同样对描绘单纯的自然实景表示漠视态度。王原祁绝大多数作品都与所谓“南宗”的古代大师风格有关,呈现出集大成的实践。他一方面使用承接自董其昌的笔墨来参悟古人对自然生命的体会,另一方面则在董其昌“取势”的方法之上,发展出他自出机杼的“龙脉”结构形式,来重现山水的内在生气。

在王原祁看来,“龙脉”结构是一种根据“虚实相生”之理而存在于所有山水形式结构之内的基本程式,象征着承载天地造化的生命运动,这便构成了山水的内在生命。

以下为精彩问答环节

lmCJkCSovekhvjGMav0V7y0r5qq6nitbUTnHsQuN.jpg

4yOjamJWY7Ecoh0q974RyQMHeMgRfaOhH53s84JF.jpg

古典的复兴:明清文人画公开课”对谈进行中

左起:陈韵如、石守谦、谢晓冬

Q:陈韵如

请问绘画史对画家来讲怎么选择典范的传统?例如:赵孟頫在当时为什么选择王维或者是董源?

A:石守谦

传统我们用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派别。其实什么叫做派跟派的差别,关键是你怎么确认你的源头在哪里,这就是说要找到领袖。所以董其昌这一派叫做文人画派,或者是南宗派,只是词不一样。

这个群体为什么会找王维做他们的宗师呢?当然可以有很多个解释,我自己是看跟苏轼是有关系的。苏轼把王维当成是一个比吴道子更重要的一个艺术源头。他说他对王维完全赞成,一点意见都不敢有。所以后来人是跟着苏东坡的。 文人你假如看成是一个群体的话,苏东坡就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领袖。

Q:谢晓冬

我们对于赵孟頫、董其昌的重要性,学界或者是艺术市场大家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但是今天石先生把王原祁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似乎在整个四王中处于代表性的位置,这是非常有见地的发现。

石先生您大概是在什么时候有了这种认识上的转变?

A:石守谦

实际上那些前辈学者也多多少少提过王原祁的重要性,我当时还在大学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的老师李霖灿发给我们一篇文章叫做《王原祁的新认识》。我当时也还不认识王原祁是谁,后来知道原来看起来每张画都差不多的画家叫王原祁,为什么老师说王原祁的新认识呢?原来他前不久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在王季迁家里头看到了刚刚各位看的《辋川图》,我的老师李霖灿之前对于王原祁也跟20世纪早期的专家一样,看不起,觉得这个人完全是在模仿古人,没有什么重要性,所谓的四王、王原祁因为是最后一个,就承受了最多的责备,但是他看了《辋川图》以后,他的印象全部改变了,他说应该要重新认识王原祁,所以他回到台北就是做了第一个台北的“王原祁的展览”。

我的认识应该多少跟我的师长辈有关系,李霖灿先生最早在美国做访问教授的时候,他在美国也做了类似的展览,我跟着李霖灿先生学,我们那个时候觉得王原祁在四王里头特别重要。但是相对于当时的美国,所谓的汉学界,大部分人都喜欢石涛、八大,跟20世纪初期东方的专家一样,石涛、八大才是真正的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就只有我们那一派,我们几个师生觉得不然,不能够太偏,所以我想我是继承了我的老师。所以有点儿像赵孟頫继承了周密一样。还是要有这些渊源,不然的话凭空创造还真不容易。

qh02CZystNS7y6oztBehjduwe7bHs8ZNuItr0Wm7.jpg

石守谦先生为《古典的复兴——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画研究》一书签名

福利来了,本次明清公开课巡讲系列活动,众多行业大家也是围绕其《古典的复兴—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画研究》这本巨作娓娓道来,这本书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力士7年编辑打造而成,辑录了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近四百年间的七十余件绘画作品和十篇专题论文,力图重构明清时期主流画坛对古典风格复兴的形状。

FOVyxaH93odmRugQH3NubCzGZ1g2K0b1DF0E8jvT.jpg

《古典的复兴—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画研究》

此外这本书由章晖、范景中主编,其中的众多精彩篇幅也是力邀众多艺术史大家及学者一一编写而成,可谓极其珍贵,对于广大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值得收藏且历久弥新的国粹佳作。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复兴,复古,秋色,董其昌复兴 复古 秋色 董其昌
下一篇:陈履生:美国政府停摆_博物馆怎么办_陈履生-美国政府停摆--美国-国家-强大||上一篇:首届包头雕塑展研讨会在包头美术馆举办_包头美术馆-雕塑--雕塑家-作品-本次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