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文明的圣徒(6)

编辑:Jina 来源:中国学术论坛
 
人们不能机械地学作颜回这样的“文明宗教”的圣徒,正像人类不能因禁欲主义者的高尚而都禁欲不婚一样,然而圣徒的行为在于他们树起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使世俗的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中有所参照,而不至于因贫穷而妄为,或因富裕而骄横,实际上儒家精神以颜回的“现身说法”的确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既能从中国历代大家族富裕的生活中看到他们中成长起来的天才,也能看到从贫寒的家庭走出的大学者。在世界历史中,中国的教育方式是最为成功的——文明传统因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续;不幸的是这种崇尚文化达到宗教的程度的传统在近代已经大为丧失了,曾几何时,他们在近代西方某人的斗争哲学中“发现”了秦始皇的哲学——即大部分中国年轻人都愿意学做一个勇敢的焚书坑儒的人。 


    除了在《论语》中所记录的颜回与孔子的对话,颜回并没有太多思想保存下来,不过就他对老师孔子的学问与人生概括来看,他有着明敏的哲思。《论语·子罕》记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的话语是描述孔子的,然而在王阳明宇宙心灵与人类心灵乃同一性之领悟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将颜回对乃师生存论的描述看作是他对宇宙历史的宇宙论描述,在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历史发展中存在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情况,即宇宙历史中自组织结构的历史性发展呈现着超越性回归的现象——即历史的发展呈现出“超循环”,宇宙的信息呈现着增强的、不守恒的趋势,这种情况超越了宇宙物质-能量的守恒性,是宇宙时间性之非完全对称性的显现,然而宇宙信息量的增加即世界的日日“新”却不是截然的新,而是在一定意义上向“旧”的回归,星系结构是向原子结构的超越性回归、生物世界哺乳动物的子宫结构是向地球表面原始海洋的超越性回归、而人类个体在从受精卵成长为人的过程中回归了人类进化历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这种回归性从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更明晰地看出来,欧洲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向古希腊的回归,中国目前的文化复兴运动是向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代的回归,当然这种回归并非完全的回归——也不可能完全地回归,而只能是超越性地回归,前者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回归古希腊的同时吸收了希伯莱文明从而产生了科学文明,而后者中国目前的文艺复兴运动则是在回归中国先秦传统的同时吸收了欧洲基督教文明与科学文明从而将产生新的儒家文明。——而我这里对宇宙历史与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也是对颜回“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的超越性回归。 


    二、苏武 


    对于宇宙历史中涌现的自组织结构来说,保持恰当的封闭性与开放性才能实现持续的进化,没有任何封闭性的开放,那么结构就不可能形成,而如果过于封闭而没有开放,则会因故步自封而老化腐朽。人类的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过于开放或过于封闭都不利于文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圣徒,文明中国 圣徒 文明
下一篇:宗教和谐论(4)||上一篇:张玉玲:不能把文化当成“遮羞布”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