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论语》中所记录的颜回与孔子的对话,颜回并没有太多思想保存下来,不过就他对老师孔子的学问与人生概括来看,他有着明敏的哲思。《论语·子罕》记载:“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回的话语是描述孔子的,然而在王阳明宇宙心灵与人类心灵乃同一性之领悟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将颜回对乃师生存论的描述看作是他对宇宙历史的宇宙论描述,在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历史发展中存在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情况,即宇宙历史中自组织结构的历史性发展呈现着超越性回归的现象——即历史的发展呈现出“超循环”,宇宙的信息呈现着增强的、不守恒的趋势,这种情况超越了宇宙物质-能量的守恒性,是宇宙时间性之非完全对称性的显现,然而宇宙信息量的增加即世界的日日“新”却不是截然的新,而是在一定意义上向“旧”的回归,星系结构是向原子结构的超越性回归、生物世界哺乳动物的子宫结构是向地球表面原始海洋的超越性回归、而人类个体在从受精卵成长为人的过程中回归了人类进化历史的每一个历史阶段。这种回归性从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更明晰地看出来,欧洲中世纪后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向古希腊的回归,中国目前的文化复兴运动是向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代的回归,当然这种回归并非完全的回归——也不可能完全地回归,而只能是超越性地回归,前者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在回归古希腊的同时吸收了希伯莱文明从而产生了科学文明,而后者中国目前的文艺复兴运动则是在回归中国先秦传统的同时吸收了欧洲基督教文明与科学文明从而将产生新的儒家文明。——而我这里对宇宙历史与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也是对颜回“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的超越性回归。
二、苏武
对于宇宙历史中涌现的自组织结构来说,保持恰当的封闭性与开放性才能实现持续的进化,没有任何封闭性的开放,那么结构就不可能形成,而如果过于封闭而没有开放,则会因故步自封而老化腐朽。人类的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过于开放或过于封闭都不利于文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圣徒,文明中国 圣徒 文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