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并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生命,对一切生命包括既有的和逝去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尊重逝者作为敬畏生命的一种特殊方式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最珍贵最值得夸赞的,不是金钱,而是那颗敬畏的心。药家鑫案发生后,有人发出这样的言论:“我要是他(药家鑫),我也捅……怎么没想着受害人(药家鑫事件中的死者)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如此的话语竟然来自一个大学生药家鑫的同门师妹李颖。最基本的人性、最起码的敬畏之心都已丧失,连教育学专家听闻这一消息时,都不停地感叹“太糟糕了,太可怕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节是我国的法定节日,人们以各种方式寄托追思与缅怀,在平静与肃穆中思考过去、现在与将来。还出现了生态殡葬、网上悼念等新形式。我觉得,让每个逝者,无论其生前贫穷还是富有,显贵还是卑微,都有一片葬身之地,这应该是敬畏生命、尊重逝者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在生老病死的生命进程中,殡葬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与尊严,也检验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殡葬礼仪只有凸显文化内涵,简而有礼,朴中有仪,理性选择方式,回归丧葬本义,才能表现敬畏生命,追思逝者;才能起到传承人生文化,教育后人的作用。可是最近媒体披露的几则关于殡葬的新闻却让我感慨不已、忧心忡忡。在哈尔滨出现的28.8万元天价墓地,郑州出现抢购活人墓的怪事,西安半小时的悼念活动就要收费6000多元。如此天价殡葬,岂不是真的要让普通百姓“死无葬身之地”。王会平(中卫)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之心,敬畏,不可或缺之心 敬畏 不可或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