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民俗文化活动可以多融入谢科技元素

编辑:秋痕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元宵佳节佛山市56万市民安全祥和地“行通济”,最高峰时每15秒有300人走过通济桥,而安全、有序地行通济实际上有赖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据悉,行通济人流密度及人员数量监测是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城市综合风险隐患监测、防控暨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在佛山的第一次实践,而佛山已成为该项目的十个示范城市之一。
一手提生菜,一手拿纸风车,十几秒钟几百人通过一座桥,数十万人齐聚巡游过民俗,我想,很少人一生中可以见到过如此壮观的场面。行通济的人数之多超乎人的想象,节日热闹之气氛让人惊讶,这样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普天同庆、全民参与,各路媒体追捧,其场面规模无疑成为了文化佛山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而令人赞叹的是,科学技术手段在民俗文化活动中的巧用。显然,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合理有机地融合,可以散发出令人惊叹的智慧光芒。民俗文化活动多融入科技元素,借助科技的手段,并不削弱文化本身的味道,在佛山那里,不仅有效保障了游人的人身安全,还吸引了更多的人到来参与,这岂不是对城市的文化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李亚广)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化活动,民俗,融入,元素,谢科文化活动 民俗 融入 元素 谢科
下一篇:跻身"国民经济支柱"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再发力?(1)||上一篇:没有偶像崇拜和死后天国的儒家无法成为一种信仰(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