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改编,与原著的美学特色大相径庭,与十几年二十年前的改编相比,也是大异其趣。如果说有什么重大的不同的话,我感觉主要就是对于原著缺少一种敬畏之心,把而今时尚的戏说搞笑的浮夸庸俗浅薄之风带到了名著经典的改编之中,以一种近乎娱乐搞笑的态度,对古典名著开膛破肚。
文学艺术界的娱乐和搞笑确实是今天的一个突出特点。很多人热捧赵本山、小沈阳的滑稽小品,年轻人则沉溺于娱乐搞笑,小资们则满足于无病呻吟的小情绪小情调。今天人们拒绝崇高,拒绝悲剧,拒绝深刻,人们追求的是娱乐至死。像《三国演义》这样颇具悲情的正剧以及《红楼梦》这样强烈震撼人心的悲剧,似乎已不合今天的审美追求。今天的名著改编总是流入轻浮庸俗,正是因为娱乐化、搞笑化的庸俗审美风尚已经败坏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搞笑戏说实际上是消费社会的一种典型心态,这种文化心态将文学审美等同于一种文化消费,而消费追求的正是心态的轻松和感官的舒适,没有人愿意花钱买个不痛快,这是消费社会的典型心态。但是,与消费社会追求娱乐愉悦的旨趣不同,那些数百年前诞生的古典名著,很多都是创造者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作品,其中凝结着作者“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的悲情体验,寄托着作者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切感悟。这些经典之作的特点恰恰不是让人舒服愉悦,而是因为深刻地反应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振聋发聩,拷问灵魂。经典名著能够经历岁月的淘洗,流传数百年而传承到今天,无疑,作品中深切沉郁的感怀和期待,也就是说,其中那些让人不快的成分,是其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改编者抽掉这些内容,就使作品失去了灵魂。这样的改编,当然无法得到原著的真传,它只能成为人们的笑料谈资,而不能直指人心和灵魂。
以娱乐搞笑的态度去修改古典名著,是对经典的不尊重。经典名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塑造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品格。对于滋养我们民族的名著精品,今天的改编者理应以敬畏的谦卑的态度对待之。任何自以为是的删削添加,都是对名著的破坏,也是对先辈祖宗文化遗产的不尊重。当年,日本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完《二泉映月》后感慨地说,这样的乐曲应该跪着听,表现的是一代指挥大师对于经典作品的深刻敬畏。今天改编名著的人们,不妨学学小泽征尔对待名曲《二泉映月》的态度,以严肃、谦卑和敬畏的姿态去面对古典名著。
梁发芾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之心,敬畏,改编,经典之心 敬畏 改编 经典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