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走向上来看,新《三国》,特别是开头的这十数集,加强了对曹操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刘备的戏份。有人因此讥新《三国》“重曹魏,轻刘孙”,成了一部《曹操传》。可是别忘了,曹魏从来就是《三国》的核心,即使在《三国演义》中,前二十回左右的篇幅也同样是以曹操为核心人物的。至于有人说“孙权也被严重削弱了”,就更是笑话。《三国演义》一门心思的“尊刘抑曹”,对东吴的描写本来就较弱。而新《三国》播出至今,不但没有继续削弱对东吴的描写,反而有加强孙权形象的倾向———否则为什么要让孙坚参加讨董之战时冒险带着幼儿身陷重围,又何必“篡改历史”让小孙权去讨还父亲的遗骸?
具体的情节同样引起了一些观众的不满。新《三国》拉长了“连环计”的过程:在小说中,李儒游说董卓将貂蝉赐给吕布,遭到拒绝。而电视剧中,董卓却接受了李儒的建议,貂蝉却从中作梗。横生出的“进献贵妃”情节也是议论颇多。从编剧手法来看,这样的改动使剧情更加丰富,冲突更加集中,原本相对次要的人物,形象也变得稍丰满些。从剧情梗概来看,随后合肥之战、南征北伐、司马懿的爱情故事等等似都与《三国演义》有较大出入。主创者似乎还有意点破孙权与周瑜的紧张关系,加强李严对诸葛亮的牵制所用,从中可见新《三国》刻画当时复杂政局下的内部斗争,颇费了一些心思。或许这样的改动会让一些人觉得不适应,却能让新《三国》尽可能脱离文本的平面叙述,让故事更紧凑、立体,完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转变。
这样的改动究竟好不好?这当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也需要对改动细节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剧中刻意强化吕布与貂蝉的感情戏,在随后的剧情中,又下大力气刻画孙小妹、二乔、静姝等人,用心无非是靠“女人戏”拉拢观众。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多了些“女人戏”,《三国》也很难吸引女性观众,却可能引起大部分男性观众的反感。不过,这些改动让新《三国》更像是“电视剧”———而不是更像“小说TV”、“评书TV”或者其他什么TV了。
拇姬(北京 编辑)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不改不改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