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韩寒,切不要在狂傲中耗尽才华

编辑:秋痕 来源:华商报
 

说来有趣,与韩寒捉对厮杀者,起初气壮山河,但草草应付几招后便卷旗而遁,不再恋战。文坛坐拥有无数高人奇士,而面对韩寒这个“闹海”的“小海盗”,却束手无策,一时尽成虾兵蟹将,令人一叹。

那么,韩寒究竟对文坛做了些什么?时代大潮激射,文坛如江中沙洲,也在长风激海中经受大浪淘沙,但文坛颇有些看客与“弄潮儿”,或稳坐舟中沽名钓誉,或星夜奔走谋一官半职,跑奖求衔拜码头者,更是络绎不绝,还有写诗赞死难者“纵做鬼、也幸福”,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然有如此多可资诟病之人之事,门风渐坏,韩寒之流才敢上前轻薄,篱笆若牢,犬不得入。当然不是说韩寒无才华,否则也太低估追随者了,好大一群男女,并非皆是追星族或精神未断奶者。

如文运果衰,文坛真成死水一潭,韩寒之类“顽童”丢入几颗小石子,或许激起涟漪,引起些许关注,但真正“巨石击破水中天”,靠韩寒当然不行,此君的学识、修养与实力,已经注定了他绝不是兴风作浪的选手,更非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蹲在岸边跺脚鼓噪,把水搅浑弄臭尚可,就是把文坛骂成祭坛,这祭坛上照样没有他吸溜的哪怕半根酱猪尾巴。

其实文坛就从来不乏清醒者、痛自针砭者,对文坛大小病灶,有志者长期在呼吁疗救。但因无晋身之阶、发言之席,在“假大空臭”文章风行时,他们萧然自远、独善其身,不进“唱诗班”,不当“歌德派”,却也不扛起洋枪土炮,动辄狂轰滥炸,他们坚持文学理想,只为读者而歌哭奔走,因此他们注定会自远于浮华时风,自外于媒体镜头。而“韩寒们”只看到了浮在水面上的那些污秽,无法感受到河床中涌动的这股潜流。

韩寒们可以扔石掷砖,甚至抟粪成球、鸣鼓而攻,但这些对文坛究竟作用如何?须知文坛作为一个大循环体,需要外力搅动,但更需“自净”能力。问题是,当事诸君如何面对韩寒的恶言相向?若不理不睬,显是失策,因为听任佛头着粪之“恶攻”,只会助长“歪风邪气”;但动辄欲以势位、级别或年龄压人,则更是无能!因为,韩寒完全“不在乎”这些。他破口大骂时,粉丝会说这是“勇敢地说出真话”,暂落下风时,粉丝则称韩寒是“不屑回击”。当然,这种“偶像无错”的“粉丝式热情”也颇可反思,毕竟无条件地、不假思索的追随,任由韩寒负面的东西病毒般成几何倍数复制开来时,并非文学之幸、社会之福。君不见,“寒风”所及,“新人”辈出,叫骂热情比韩寒更高、用词比韩寒更狠、所骂对象比韩寒更有名的,已如雨后“狗尿苔”般“绣”满了草坪。

当年出道的几篇文章,让我们领略和爱惜了韩寒的才气;汶川震后的善举,又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些许善良。韩寒是狂,但狂并非韩寒的独特标签,古今中外狂士甚多,李白当年也“狂到世人皆欲杀”,但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狂要有真本事,那么,韩寒有吗?

同喜骂人的李敖,敢于直面高居庙堂的大鳄,敢斗横行街巷的恶棍与公务架构,而韩寒笔锋所向,却总是一些手无寸铁甚至啼饥号寒的同行,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假想敌、“可怜虫”,攻击这些人,顶多让人皱眉。李敖在演讲中引用过一句“我死诸君思此狂”,说“你们不要恨我恨得牙痒痒,我死以后,你们会想我想得发疯”。于是,不免唐突一下,韩寒他年“作古”之后,有多少人会想他想得发疯呢?恐怕翻来刨去,一地鸡毛而已,人们或许只会叹叹气:“嗨,这倒霉孩子……”

韩寒有才华,大家珍惜之余,他也须自爱,且莫浪费。愿有朝一日,能听到他对真正的文学话题与社会状况进行深思后的发言。


关键字: 内容标签:狂傲,耗尽,才华,韩寒,不要在狂傲 耗尽 才华 韩寒 不要在
下一篇:孔子生日大蛋糕能吃出啥味道||上一篇:别把祭孔当作“琵琶”弹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