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大剧院时代 再回戏楼看戏(1)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国家大剧院这样的西式剧院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心中的观剧圣地,一种复古的回戏楼看戏风潮也在悄然兴起
★ 本刊记者/孙冉
在剧场和去戏楼看戏有什么区别?
在剧场里,一道门把你与日常生活隔开了,人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戏上;但在戏楼,戏在进行,台下的“戏”也在进行。你可以交际,喝茶,吃东西,发呆。环境变得更轻松,在这里生活依然在继续。
到戏楼看戏更多是一种对于戏的玩味和生活的消闲。
一座王府戏楼的日与夜
恭王府坐落在风景旖旎的北京什刹海西岸,是清道光第六子恭忠亲王奕的府第。据说恭王府及其花园的设计,是参照以《红楼梦》大观园的意境建造的,因此一向被传称为现实版荣国府及大观园,也是北京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清王爷府邸。
府内有座大戏楼,建筑典雅,古色古香。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建筑面积685平方米,戏台高近l米、10余米宽,置一张案桌和两把太师椅,彩绣红布做幔帐。
戏台上方,一块金字黑匾高悬,上书“赏心乐事”四个篆体字。戏台两侧的两根大柱上,绘满藤萝,由地及顶,绿叶森森,紫花盛开。棚顶悬大宫灯20盏,地下青砖铺就,20张八仙桌配上太师椅,放置井然。戏楼后壁,皆为浅棕色木棂,用暗蓝色丝布做底衬罩饰。
白天的恭王府是属于大众的,与鳞次栉比的纪念品商店相呼应的,是络绎不绝的游客。恭王府花园的入口前,人头蹿动。60元的门票内容还包括一段15分钟的民俗演出,演出地点就在大戏楼。
开场时,两边厢房门一开,游客似公共汽车抢座般鱼贯入场。只见几个清朝宫女般装扮的旗袍女子,出来转了几圈,便甩着手帕进了帘后。接着上场的是少男顶坛,少女耍陀螺,最后一个男装女旦上来唱了几句“苏三起解”,整个演出就宣告结束。
绕到后台,刚才的“苏三”,脱去了戏服,穿着罩衫摇蒲扇,歇在一隅,旁边耍陀螺的女子正无聊得玩手机
他们都来自河北沧州,自当地一家艺校毕业后,定点来此演出,已经演了好多年。这个“苏三”叫崔兰芳,名字是他自己改的,只因错爱这一行。
崔兰芳对恭王府这个场子很满意,他把这当作一个窗口,“向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展示京剧的魅力”。他34岁,上过妆的脸有些憔悴。
游客散去,服务员熟练地换茶叶换零嘴,5分钟后,厢房门一开,一切照旧。每隔20分钟放进去一拨,100人的座位,一天能演几十场。
而一入夜,整个恭王府因大戏楼而蓬荜生辉。
旅游商店早已关门,整条巷子都是暗的,只有远处一顶红灯笼在等候。那便是白日的王府花园入口。
整个恭王府花园都点起了灯笼,隐隐的鼓声和咿呀亮嗓从初秋的夜风中传过来。最近大戏楼晚间的节目都是昆曲,本周是江苏省昆剧院的《浮生六梦》。此剧取自六个知名的与梦有关的昆曲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邯郸梦”以及新编排的“红楼梦托梦”。
19:30演出开始,台下坐的多是银发伉俪、盛装的老外,以及时髦的文艺女青年。与舞台太近,第一排观众伸手可摸到围栏,而演员的眼神和身姿更是瞧得真切。
1936年,恭亲王孙、著名画家溥儒给他母亲做寿,梅兰芳等京城名角齐聚此,是恭王府大戏楼的最后一场演出。
事隔多年,观众在此看戏,也似做了一场王府戏楼的旧梦。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戏楼,再回,看戏,大剧院,时代戏楼 再回 看戏 大剧院 时代
下一篇:余秋雨老宅的价值评定应从严||上一篇:民间力量可助力“公交回归公益”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