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12月,任学安和他的朋友们同时进入了“收获”与“耕种”的季节。
一方面,他们制作的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11月的首播,完成了一次收视“奇迹”,出版物随即跟进,“大国崛起”迅速成为一个公众话题。另一方面,随着《大国崛起》的热度飙升,人们开始追问:这部以“崛起”命名的电视片为什么只谈外国而恰恰没有谈中国?
正是为了回答这个疑问,也为了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大国崛起》制作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进入了下一个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近现代历史视野中,如何讲述“中国”?
一年之后,这个团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有关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叙事,以一部6集规模的电视政论片形式,出现在观众的眼前――镜头摇过风雨飘摇的旧时宫墙,穿过炮火连天的腹地战场,越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城楼……片头最后定格在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里,4个金色大字――“复兴之路”。
和《大国崛起》一样,《复兴之路》一播出,便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有关中国的历史记忆和未来想象,在这部电视片中,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既是主创团队中的一员,也是最早的一批观众,他说:“(2007年)10月5日,我特意带着孩子和朋友一起看,连小孩子看得都很专注。”
反响是巨大的,央视随即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推出了“复兴论坛”。根据北京日报记者贾薇的描述,截至2007年10月14日下午2时,“央视网站‘复兴论坛’开坛6天,访问量达到3181410人次,24小时内新增帖子2191个,另有205680人次通过手机登录论坛发表意见。这部没有经过大规模宣传的历史政论片,赢得各阶层观众的好评。”
收视奇迹背后的思索
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类似《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这样的电视政论片每每出炉,便会受到巨大关注,而且往往引发讨论。这是为什么呢?
主创者在《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如此说道:“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从中,人们不难看到历史与未来的两面――一面是重温历史,一面是面向未来。这恰恰也是《大国崛起》给人的印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历数西方大国的崛起之后,怎样理解中国在近现代的历史,怎样理解在历史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谓正是一个逻辑的自然顺延。这也是观众最关心的一点,而《复兴之路》挖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与新颖的叙述方法,的确也让许多观众欲罢不能。
《广州日报》记者赵琳琳这样描述自己对《复兴之路》的观后感:“总体感觉这个片子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另外就是思路很新,注重到了中国历史和国外历史的联系,另外感觉历史脉络非常清晰,而且史实很详尽、也很具有思考性,我个人感觉不但是一个历史知识的普及,更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片子。”
在“复兴论坛”的在线访谈里,《复兴之路》的执行总编导周艳邀请了蒋锡培与王三妮与自己同行。用周艳的话说,“推动复兴的,肯定是人,是中国人,什么样的人能够承载和见证我们这段历史?一方面是英雄人物,他们在历史关键时刻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基层老百姓,只有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我们这条路才能走通。”办企业的民营老板蒋锡培与铸鼎的农民王三妮正是在《复兴之路》中与众多历史人物一起出现的“芸芸众生”。而他们的出现,让厚重的历史叙述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叙述方式,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了历史就在我们的生活世界当中,让人感到激动。即使当王三妮这个名字湮没在浩瀚的历史中的时候,人们还会依然深刻地记得,曾经有一个人熔铸过一个青铜鼎,只为了记载一件历史大事――中国农民告别了“皇粮国税”,而这个人,就是当时中国9亿农民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在千千万万“王三妮”身上传递出的信息,再也不是单纯的“小人物小故事”,人们忽然很清晰地从中看到了自己和自己所在时代之间的关系――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未来的历史书写中留下只言片语,但是,我们无一例外都在见证中国的新时代,无一例外都成为中国向前发展合力中的一分子。
可供借鉴的三点启示
从帝国末期的凄风冷雨、启蒙初开的欧风美雨、革命时代暴风骤雨走进新时代的春风化雨,《复兴之路》的色调也从暗淡走向亮色,这是电视片编导们的“色彩政治学”。然而,当我们站在一个“亮色”的现代中国,通过这样一部成功的电视片,回顾过去的百年沧桑,历史与现实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首先,电视纪录片的立意和思路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复兴之路》要回答的是中国也是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什么正是这条路,让中华民族摆脱了积弱的历史,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其次,电视纪录片在有了宏大深远的主题后,还必须寻找到与广大电视观众心中所思所想能够相碰撞的那根弦。《复兴之路》所受到的巨大关注、所收到观众的热情反馈,说明海内外中国人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已经成长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将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的方向,因而,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并且正确引导。
最后,事实胜于雄辩,细节决定成败。《复兴之路》作为一部电视政论片,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采用了大量的历史细节,从小人物的命运带出兴衰成败的大历史,这种新颖的叙述方式,真正抵达了人心。对主旋律来说,这未尝不可以视为一个方向。
关键字: 内容标签:激荡,复兴,中国人激荡 复兴 中国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