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成都一高中高三某班班会课现场,“艳照门”事件成了该校《中学生自我保护》课程里的一个反面素材,老师意在引导学生们注意自我保护,并告诫他们“传播那些东西是犯法的”。
授课老师认为,“只要有教育意义,什么话题都可以和学生讨论。”老师和学生在班会上敞开谈“艳照门”事件,引来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毕竟中学生尚未成人,谈论这个话题,有引导中学生去关注这个“敏感”话题之嫌。但笔者认为,不回避并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中学到知识的做法,值得肯定。
把中学生隔绝在社会热点事件之外,实属如今某些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媒体对这堂课的报道,也反映这一点:有学生说,班上同学都知道此事,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几乎都看过一些相关照片。同样,开学以来,“很傻很天真”等由“艳照门”催生而来的新新词汇,也成了一些同学调侃别人的口头禅。
装作不知道学生也关注某些社会热点话题,不在教学活动中涉及,是过去的一贯做法。这种做法,其实让教师和家长失去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的机会,家长和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而学生却私下交流。
教师和家长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一方面是担心引起学生思想混乱,另一方面也是缺乏开放教育环境中的引导能力,不知该怎样引导孩子看待这些问题。
把“艳照门”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讨论,对中学教育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这需要教师作充分的课前准备,并有驾驭讨论过程的能力。报道中提到:当老师问“大家上网找照片了没有”时,好几个人都答道“都被删了,搜都搜不到了”。
对于同学们的反应,老师并没有板起面孔,而是鼓励大家“敞开来交流这件事”。如果老师当即板起面孔教育同学,那可以想象,不会有多少学生乐于表达个人意见并展开讨论,开这种热点案例课所能起到的效果,也就好不了多少。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回避,中学,艳照回避 中学 艳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