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的娘家,总是希望花到尽可能多的胭脂、花饰去将自己的女儿装扮一新,希望能够换的夫家尽可能多的彩礼和赞誉,姑娘的夫家同样希望自己的未婚妻美丽多姿,既能让自己感到彩礼花的值,又能体现丈夫的身份地位。
诚然我们不可对此加以褒贬,毕竟两个人是两情相悦,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家的彩礼高了,姑娘打扮得漂亮了,等到第二家再办婚事可能就不能那么随意了,中国人不就图个面子吗?别说姑娘的娘家不愿把姑娘嫁给付不起彩礼的穷书生,就是夫家也总是希望多花点钱,把老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以此来提高自家的门面啊。于是,就有了张家姑娘嫁得漂亮,李家落后了也不甘心,慢慢地一种婚礼场上的潜规则就形成了:姑娘要打扮漂亮啊,不用怕花钱,亲家的彩礼多啊;一年娶一次老婆还舍不得花钱?不就几千元的彩礼吗?你看人家姑娘多漂亮,往你家门口一站,那你们家可就是光照明楣了。再于是,月饼的商业化运作在月饼制造商的炒作和购买者(好像不应叫消费者,消费者严格定义应该是商品的最终消费人,而买高档月饼的有几个是自己吃的?也就是说娶漂亮媳妇的有几个是给自己娶的?)的为面子为大的心态下形成了。
这也就中国传统节日的商业化兑变的缩影,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进行批驳,而是应该从维护传统节日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的强力冲击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凋敝,而传统节日是什么?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代表,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具体体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哪个不是沉淀着中华千百年的文化内涵,那个节日不是充满了中国式的美丽神话或者传说。要带动我国传统节日的复兴,就像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复兴一样,我们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国外先进的经验,而不是一味的闭关自守。而西方国家的节日何以如此的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国家节日商品制造商的炒作和一种理念的引领。我国的商家早已学会了怎么去为西方节日造势,而为中国节日造势,除了传统的春节以外最成功的就算是中秋节了,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中国的节日加入这一潮流。通过这一炒作,我们发现了什么?国人重视了中秋节,或者仅仅是在表面上或者仅仅是在礼品---月饼上,但至少没让中秋节沦落成端午节等在外来节日的重击下不堪一击,至少让青少年在高档月饼的清香下记住了中国这一有着深刻内涵的节日。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是感情维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平时因工作太忙未能谋面的亲朋好友在这重大节日终于可以借机相互串串门,相互赠送一下礼品,甚至可以觥筹交错了。一盒简单的月饼足以让朋友心中暖暖的,一句简单的话语足以让父母感到欣慰,一个短暂的登门探望足以让亲戚的感情更加夯实。其实中国人需要的不是太多珍贵的礼品,而是一个见面甚至是打电话的理由。而传统节日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正好给了国人这样一个机会,毕竟越是人民重视的节日,越会让朋友感到他在你心中的地位。
再次、中国的经济腾飞必然会选择以扩大内需来拉动的,而内需的扩大在一定程度就靠人民的消费,而消费来自哪里?来自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进步,而理念的引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厂商来完成的,毕竟只有一种商品创造出来,才会后这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所以,厂商不仅在消费品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人民消费理念的引导上也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过度的商业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成传统文化氛围的减弱,而且向月饼这种节日产品如果定价过高,也会严重影响人民对于过节的倾向,所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兑变我们不能一以褒扬,而应该理智的,客观的、多角度的来思考和解决。
作者:徐晖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月饼,谈婚论嫁侃月饼 谈婚论嫁侃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