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10亿再造大唐华清宫 图个啥?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网
 
9月2日,西安临潼区唐文化旅游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小鹏对外宣布,临潼将斥资10亿元再造大唐华清宫。整个唐文化旅游区计划5-10年完工,该旅游区将会建成国际化温泉休闲度假区和高尚景观住宅区。一期占地306亩,工程计划在3年内完成。目前已拆迁了遗址上的306亩土地。(9月3日华商报)
笔者数年前曾有幸亲临华清宫景区,至今印象颇深的是导游所说的一句话,“来到这里,不仅是看池子,同时看的是废墟文化。”时光流转,千年飞逝,华清宫早已没有了当年巍峨的气势,即使曾令人无限遐想的贵妃沐浴处,也不免只剩下一个青石砌就的椭圆形小池子。然而这些丝毫不至于扫了诸多游人的雅兴,实际上,既然奔着瞻仰废墟文化的目的而来,游人此行本就并非为了高山仰止、惊叹连连,而是在盛世的奢华与现状的惨淡之间触探历史的脉搏,感受世事的变迁。即使单纯从旅游的角度来看,维持华清宫现有原貌显然更加有吸引力——抱残守缺的姿态不仅比再造辉煌更切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同时也更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正因为如此,华清宫此番重金再造不由得令人大跌眼镜。姑且不论资金来源这样一个敏感问题,华清宫有必要再现昨日辉煌吗?或者,再现辉煌之后,华清宫还能否展示出其原有的废墟文化价值?
提起骊山,不得不使人联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想起极尽奢华的华清宫以及“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甚至联想起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感叹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光阴荏苒,当决策者为华清宫呼之欲出的盛世繁华喜形于色之时,前朝悲歌似乎早已成为过眼云烟。斯人已矣,华清宫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如果一定要还原其娱乐场所的本来面目,有多人热衷于做“皇帝梦”或者“贵妃梦”,笔者不敢断言,但如果这种还原成为一种趋势的话,谁又能否认“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不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倘若果真如此,慨叹前世胜景、尽享前人奢华的同时,真不知今世之人究竟栖身何处?
行文至此,想起了一个不太容易被人察觉的细节:按照管委员会负责人的解释,华清宫不仅将会建成国际化温泉休闲度假区,同时还会是高尚景观住宅区。曾经无限风光的盛唐行都大多被民房和一些单位所占有,以至于如今只剩下区区30多亩,想想都叫人觉得可怜。随着工程的进展,306亩土地已经“物归原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市民将无法继续立足遗址之上——负责人的解释清清楚楚,还有高尚景观住宅区可供选择嘛。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法估算还有多少民居同样坐落在所谓遗址之上,而如果每处遗址都打着恢复原貌的旗号对居民住宅重新洗牌的话,不知道将有多少世代居住于此的人因此与“高尚”绝缘?
与大唐行都为邻,观五湖四海来客,这样的景观住宅区实在是“高尚”的可以,理所当然的,入住者必须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至此,基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无论重建华清宫景区究竟有多少实际意义,也不管此举到底能带来多少游客,只要工程如期完工,当地房价的大幅度上涨已是无可避免。在举国上下致力于平抑房价的现实背景中,华清宫景区却异军突起一骑绝尘,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在怀疑决策者“曲线炒房”之余,想起杜牧那脍炙人口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关键字: 内容标签:清宫,再造,唐华,图个啥清宫 再造 唐华 图个啥
下一篇:知音体、标题党与小红帽||上一篇:陆志坚:韩寒“开骂”易中天于丹,泄私愤?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