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由替古人担忧想到审判古人

编辑:Jina 来源:搜狐博客
 
 梁山泊劫富不济贫!一百单八将起码有四五十人不是好汉!还有,宋江受招安,不是丑化他!知名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近来新解《水浒传》,对许多定论做了颠覆性重新诠释,在学界引起争议。(8月27日《楚天都市报》)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顾名思义,这句歇后语意指,为古人所遇到的困难、危险担忧、发愁,多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愁。替古人担忧,这不仅是一些《三国》爱好者的心理惯性,也成了很多爱好古书者的通病,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经典散文《替古人担忧》对此有详述。通常说,评价某个人老替古人担忧,一方面指这个人人入书深,另一方面似乎有点揶揄的意味,感叹这个人食古不化、古今不分。
  如今,很少有人单纯到替古人担忧的地步了,目之所及,我们倒是常常看到今人多爱审判古人了。此处的审判当然不是法庭审判,多是道德审判,多爱用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换言之,多以今天的规范和法则去评定古人的行为。比如,北京大学博士檀作文认为,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因为李白吃软饭、打群架、混黑道、梦想在闹市砍人……古惑仔,这是因港台片而为内地人所熟知的新鲜词汇,极具时代气息。李白有没有古惑仔的行为,不同的学者自有不同的解读,但可以确定的是,古惑仔这顶帽子完全是今人给戴的,是强行加封的,即便李白真是古惑仔,他要是地下有知的话也断然否认,因为在那个时代哪有古惑仔?  
  动辄用今人的眼光来打量古人,一般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有哗众取宠之心,对古人求全责备,这样一来就会变得无厘头,都会变得荒诞,表面上煞有介事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在今人看来,古人几乎个个愚不可及,个个没有法治意识,个个都是封建礼教的追随者。按照这种逻辑,就可以发现古人是白垩纪的恐龙,与今天太格格不入了。比如,我们可以追问长工,凭啥没日没夜地给地主干活,怎么不知道反抗,难道不懂劳动法吗?《水浒传》108将半数当然不是好汉,因为不但劫富没有济贫,而且在分赃时还严重不均;再比如,诸葛孔明太愚忠,何必对刘家肝脑涂地、鞠躬尽瘁?还比如,岳飞不应该是英雄,带兵抵抗金兀主太不合时宜,因为本来都是中华大家庭嘛。这样的解读脱离了历史语境,不啻于强人所难,是事后诸葛亮的思维逻辑。  
  另一类是发表新见。不容回避的是,如果仅就学术领域而言,发表一些创见并无不可。看朱大可先生的《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的流氓叙事》,确有耳目一新之感。在朱大可笔下,关羽、张飞、武松、鲁智深、孙悟空和韦小宝,都成了著名的中国流氓偶像。武松杀人如麻,斩杀张都监一家十五人,包括无辜的女眷、随从、厨师、丫鬟,血溅鸳鸯楼,可谓心狠手辣。朱大可追问,一个以击毙老虎著称的英雄——武松,为了一种身遭陷害的怨恨,竟在正义的名义下所从事的残忍屠杀。如此解读,读来酣畅淋漓,不无快感。  
  一言以蔽之,重读古书,换一种视角,这是每个读书人的自由;以自己的视角或弹或赞古人,把孔子说成丧家狗,把关羽看作流氓,都是一家之言,也并不不可。在一个愈加容忍观点的时代,只要能自成一家、自圆其说,学术上的任何颠覆、建构,消解和建设都应该容忍。但需铭记一点,读古书不妨少一点替古人担忧的惯性,做学问则不能裸奔,不能尽想着哗众取宠。

关键字: 内容标签:替古人担忧,审判,古人,想到替古人担忧 审判 古人 想到
下一篇:学历不等于能力||上一篇:“有偿回家”点中感恩缺失的穴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