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式奢侈”让谁受了难为?

编辑:秋痕 来源:人民网
 
3月20日人民网推出一个特别策划:《“中国式奢侈”谁之耻?》读过之后感受颇深,始终挥之不去。许多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国的教育,一直惦记着中国的教育投入,一直惦记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这是反映一个国家教育资金投入的整体水平的数据。从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到上个世纪末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那时候起,我就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当时有一个分析:以1992年为例,发达国家除日本和西班牙以外,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都在5%以上,其中挪威等均在7%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2%,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8%。而长期以来,中国公共教育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2.0%,只比全世界八个极贫穷国家的比例略高一点。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以及教育的现状说明教育投入欠账太多。 
3月9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谈到国家教育投入时说,在2005年,财政性的资金用于教育占GDP的比重大概是3.12%。去年,由于调整了GDP统计数,增加了2万多亿GDP,所以这个比重又降到2.86%。今年估计有可能会超过3%。
    2006年全国GDP总量达就近21万亿元,因此,2006年全国的教育投入实际实现大约是6000亿元。人民网《“中国式奢侈”谁之耻?》这个策划说:“相比之下,政府和公务行为的铺张浪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顾实际需要,大建豪华办公大楼和楼堂馆所,大兴‘形象工程’,滥占城乡土地,甚至举债建设,形成很大的财政包袱。二是公务消费、公务接待奢侈之风盛行。公务接待不按标准,动辄‘燕鲍翅’天价盛宴,出手之阔绰,甚至令外商都吃惊。三是政府采购浪费现象严重。政府采购行为中出现的一味追求高档、重进口轻国内等问题,使政府采购并未实现节约、高效的目的。”“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增长23倍,而同期GDP增长了14.6倍。”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2005年的时候国内有一个报道说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就能达到6000亿。现在看来这种“中国式奢侈”最直接的是难为了中国的教育。
    20年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刷在墙上,看到的人会由衷的激动。过去穷,许多工农子弟都大学毕业了,如今富裕了,许多人却上不起学。今年春天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说到底是由于教育投入的增加。依照《义务教育法》城市义务教育也应当实现全免费,但是现在不能实现的原因还是因为财政投入的不足。现在群众感觉到上学贵,上大学的费用更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育的投入不足,
    2005年秋天,苏州市承诺明年秋季就实行义务教育全面费。这是在国内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城市,当时我写了一篇帖子:《义务教育全免费,钱从何处来?》在这个帖子里我就提出政府要厉行节约的问题,这里有大吃大喝的问题,公车的问题,乃至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这篇帖文在《县域经济论坛》遭安徽省一个县级干部的抵制,这个干部说:“很好的帖,暴露出社会上对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叶公好龙。”山东省的一个镇长的抨击更厉害。他说我是“一塌糊涂”了,“一个嘴和屁股的问题,我跟你说说,这个嘴和屁股一年可以创造多少GDP,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苏州农委的卢立先生是我的朋友,他说:“先生说的‘教育的投入要从干部的嘴上和屁股下抠出来’,是一句中看不中用的话。在当今中国,‘从干部的嘴上和屁股下抠’钱能做得到吗?说这个话,似乎太幼稚了!”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今天写这个帖子的时候又想起这件事。我非常感谢这几个网友,我有一个网名:“一塌糊涂”就是这样的来得。卢立先生说的话让我思考得更多,我说的话能做得到吗?我说的话是不是太幼稚?如果说我幼稚,我执著于这种“幼稚”。各级财政中的浪费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我就年年呼吁这个问题,为了中国的教育发展我是铁下了这颗心了。
    财政部长拿不出更多钱投入到教育上,一时也不能有效制止浪费。如果我们面对大吃大喝、公车浪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浪费束手无策,这种代价并不比发展中能源消耗代价小,在我看来这个代价更大。一边是浪费,另一边是教育缺钱,整个社会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和谐?
    “浪费和大吃大喝拉动经济”是西方新自由主义供应学派的理论,可是这个理论是通过不断增加供给拉动经济发展,并不是通过大吃大喝拉动经济。这种说辞,与其说我幼稚,说我叶公好龙,到不如说这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在一些政府官员那里是有市场的,一些官员讲话已经到了非常庸俗的地步。
    如果我们把节约的钱投在教育上,全民的素质提高,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了,同样也会拉动经济,这种拉动决不会比大吃大喝对GDP的拉动小。
    这么多年我一直关注教育,这么多年我一直呼吁对政府财政的监督问题,说到底只有一个目的,纳税人的钱就要用在纳税人身上,“百年树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政府增加教育投入还要从厉行节约开始,只有这样教育才有可能够做的更好,发展的更健康。
    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在立法、征税、舆论、多管齐下急刹“中国式奢侈”。因此,我建议所有的政府官员在行使权力进行决策形象工程的时候;在频繁的交往活动中推杯换盏的时候;坐着公车行使在公路上的时候多为中国的教育想一下,中国的教育太穷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运行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的国家;一个教育投入占GDP最少的国家之一。面临这种不和谐、面临这种尴尬处境的中国教育需要的是所有官员都需要多为中国的教育想一下。中国的教育不能在“中国式的奢侈”下继续步履艰难,中国大多数贫困的家庭期盼着中国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期盼着中国教育发展得更快,以“为了下一代”的名义为中国教育多考虑一下,手下留情、嘴下留情、屁股底下留情,让政府能有更多的资金投给中国的教育。

关键字: 内容标签:受了,难为,奢侈受了 难为 奢侈
下一篇:于丹和王朔共同的悲哀||上一篇:潘金莲是不是“淫妇”并不重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